随着5月生猪期货价格高位,叠加北方部分区域标猪价格短暂突破16.5元/公斤,市场对二育能否拉涨5月猪价的讨论再度升温。然而,当前二育入场需谨慎,市场需警惕短期情绪与长期基本面的错配。
5月猪价或上涨动力不足,由于新生仔猪价格持续高位运行以及大猪存栏量同比增幅较大,为生猪市场带来压力。
清明节前二次育肥群体进场比较理性,仅陆续零散补栏,二次育肥市场较平稳,生猪现货市场价格仅提升0.1~0.2元/斤(往年同期猪价能提升1元/斤)。清明节后二次育肥开始上量,市场情绪提升明显,二次育肥进场对现货价格的抬升幅度也有所加大。
随着5月生猪期货价格冲高至16200元/吨,叠加北方部分区域标猪价格短暂突破16.5元/公斤,市场对二育能否拉涨5月猪价的讨论再度升温。然而,当前二育入场需谨慎,市场需警惕短期情绪与长期基本面的错配。
标肥倒挂明显,拉价差也越来越难
目前生猪市场正面临“标肥价差失效”和“价格反弹受阻”的双重困境,这主要源于产能去化尚未达到临界点以及消费端承接能力不足,导致供需失衡。在北方多地,标猪价格反而比大肥高出0.2~0.3元/公斤,这一现象揭示了大猪存栏过剩的问题。
出栏均重仍维持在125~130公斤的高位,冻品库存中大猪占比超过60%,使得增重至140公斤的边际收益趋近于零(每公斤增重成本6.5元,而溢价不足5元), 二育陷入“保本微利”的困境,养殖端资金周转效率显著降低。
此外,尽管能繁母猪存栏量自峰值下降了12%,但仍然高于正常保有量的10%,生猪存栏量同比仅下降3.2%,饲料销量同比降幅仅为2.3%(远低于存栏降幅),这表明养殖端通过压栏增重来维持出栏量,尚未发生实质性的淘汰。
当前,140公斤以上大猪存栏占比高达45%,对标猪价格形成“锚定压制”,标猪突破8元/公斤阻力位的概率不足30%。五月和六月,北方的高温天气可能触发大猪集中出栏,单周价格波动可能达到0.8~1.2元/公斤,从而加剧市场踩踏风险.
五月猪价上涨动力不足
当前数据显示,生猪存栏依然处于高位,大猪体重普遍偏重,饲料销量没有出现断崖式下滑,整体供应仍然充足。即使到了六月,标猪价格全面突破8元的可能性依然较小。此外,大肥作为 “猪肉”,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标猪价格的上涨。
这也印证了之前养猪人常说的一句话:“不破不立,只有大猪完成去化,市场供应收紧,猪价才有望真正实现反转。” 从今年春节过后到现在,猪价一直未能跌破关键支撑位,同时也无法突破8元大关,这就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尽管当前市场行情不佳,但市场情绪在五月已经基本酝酿成熟。一旦大猪去化接近尾声,屠宰企业库存压力得到缓解,猪价很可能会迎来新的变局。
面对当前市场环境,二育群体需摒弃“赌行情”心态,聚焦养殖本质:精准把控出栏节奏,标猪体重达110~120公斤时及时出栏,避免陷入“标肥倒挂”陷阱;大猪养殖户可趁5月市场情绪回暖逢高出栏,降低超重养殖风险,随时关注政策与数据信号,理性决策补栏时机。
警惕仔猪价格持续高位与生猪存栏量同比增幅较大
5月的生猪市场压力主要源自两个关键因素:新生仔猪价格持续高位运行以及大猪存栏量同比增幅较大,这两者犹如两座沉重的大山,给市场供应带来巨大压力。
新生仔猪价格高位运行这一现象背后原因纷繁复杂。从市场预期层面来看,养殖户对未来猪价的乐观预估,促使他们纷纷加大补栏力度。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2025年1月期间,仔猪价格在传统淡季逆势上扬。以山东地区为例,断奶仔猪价格飙升至500元,30斤的仔猪更是涨至600元。这一价格上涨趋势持续,至2025年5月,全国仔猪市场延续稳中偏强态势,15公斤仔猪均价达39.61元/公斤(约19.8元/斤)。高价仔猪意味着养殖户成本大幅增加,为收回成本并获取利润,他们必然会在后续养殖过程中增加出栏量,这无疑为5月的市场供应埋下隐患。
再分析大猪存栏量同比增幅较大的缘由。2024 年,诸多养殖场积极补栏,致使母猪存栏量上升,进而大猪存栏量也随之增加。据农业农村部数据,4 月规模养殖场月度新生仔猪超4000万头,这意味着未来数月大猪的出栏量将持续处于高位。从能繁母猪存栏量来看,连续3个月高于4100万头正常保有量,按照生猪生长周期推算,理论上对应2025年5—6月生猪供应将逐步增多。大猪存栏量的大幅增加,使得5月的出栏供应压力剧增,市场上的猪肉供应量远超预期,给市场带来较大冲击。
(来源:搜狐网、中国三农发布、农民日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