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有效防控非洲猪瘟(ASF)等重大动物疫病的传播风险,同时兼顾生产效率与应急需求,本制度结合生物安全标准与科学研究成果,对人员进场及跨场流动流程进行科学规范,确保“入场前两次PCR检测、三次洗浴、隔离程序严格化”的核心要求落地实施。具体分为正常进场程序与紧急进场程序两部分。

第一部分:正常进场程序

正常进场程序适用于常规状态下的人员入场,包括新员工入职、跨场区流动及日常轮岗等情况。流程需严格执行“两次PCR检测、三次洗浴、隔离全程监控”的要求。

1. 入场前准备与检测

•两次PCR检测:

① 首次检测:人员抵达隔离点完成第一次采样PCR检测,结果阴性方可进入隔离流程。

② 第二次检测:隔离期间(通常为第二天)进行第二次采样,检测结果阴性后允许进入场内接触猪只。

③ 检测监管:人员采样需由专业人员操作或指导操作,样本需冷链运输至指定实验室,确保结果准确性。

•物资携带限制:

禁止携带未经消毒的私人物品(如手机、钥匙等)和贵重物品(项链、戒指等)。其它必需物品需经臭氧熏蒸或紫外线消毒30分钟以上。

2. 隔离流程

•隔离时长:

–外部人员:需在隔离点隔离1晚(12小时),期间不得与外界接触。

–场内跨区人员:根据目标场区级别调整隔离时间(详见跨场流动规则)。

•隔离点管理:

① 隔离房间需独立通风,每日进行环境消毒(1:200过硫酸氢钾溶液喷洒)。

② 每日体温监测并记录,出现异常立即上报。

3. 洗浴程序

洗浴是清除人体表病原的关键环节,需严格执行“三次洗浴、每次时长≥8分钟”的规范:

•洗浴次数与场所:

–隔离点洗浴1次;

–场区入口洗浴1次;

–各区入口洗浴1次(针对大型母猪场)。

•洗浴步骤(单次流程):

① 预淋浴:全身冲洗5分钟,水温≥40℃,重点清洁头发、耳后、指甲缝等易藏污部位。

② 第一次涂抹清洁:使用洗头膏与沐浴露(含氯己定成分)涂抹全身,静置2分钟。

③ 二次冲洗:彻底冲洗2分钟,确保无残留。

④ 洗浴时长8~10分钟。

•科学依据:

研究显示,非洲猪瘟病毒(ASFV)在60℃环境下30分钟可灭活,而含氯己定成分的洗浴剂能破坏病毒包膜结构。多次洗浴可显著降低体表病毒载量。

4. 更衣与防护

•隔离点更衣:

① 首次洗浴后更换场内专用隔离服(内裤为一次性无纺布材质)。

② 每次洗浴后需更换内衣裤,经消毒后统一处理。

•场区入口更衣:

① 沐浴后更换场内提供的生活区服装(内裤为一次性无纺布材质);

②有条件的场,穿戴防护服(C级以上)、手套(双层)、口罩(N95)及鞋套,经风淋室除尘后入场

5. 接触猪只前确认

•完成两次PCR检测阴性报告;

•三次洗浴记录完整;

•防护装备穿戴合规。

三者缺一不可,由场长签字确认后方可进入生产区。

第二部分:紧急进场程序

紧急进场程序适用于供水、供电、供料系统突发故障需外部人员抢修的场景。此类情况需平衡生物安全与时效性,采取“特批简化流程+强化消毒”策略。

1. 供电/供水故障处理

•审批流程:

① 故障确认后,场长立即上报事业部总经理,获批后启动紧急进场。

② 外部维修人员需提供24小时内PCR阴性证明。

•简化隔离与洗浴:

① 豁免隔离,但需在场区入口完成:

–10分钟强化洗浴:重点清洗鼻孔、耳孔、指甲,涂抹洗浴剂3遍;

–1:200过硫酸氢钾手部浸泡2分钟。

② 穿戴C级防护服、护目镜及双层手套,由专人引导至故障点。

•离场管理:

维修结束后,防护装备当场焚烧,人员经出口洗浴(20分钟)后离开。

2. 供料系统故障处理

•优先隔离原则:

若厂家人员可延迟进场,则执行正常隔离流程;若时间紧迫,经总经理批准后简化流程:

① 场外隔离点洗浴1次(10分钟,2遍洗浴剂);

② 专车直达场区入口,洗浴10分钟(2遍洗浴剂);

③ 手部消毒后,等待PCR快速检测结果(1小时内出具),阴性者入场维修。

3. 其他设备故障

•按正常进场程序执行,特殊情况需事业部书面批准。

第三部分:跨场流动科学管理

根据猪场等级(原种场>二元场>商品场;大型母猪场>小型场>育肥场),人员流动一般遵循“由高到低免隔离,由低到高需隔离”原则。

1. 流动规则

•高级别→低级别场:

场区入口洗浴10分钟(2遍洗浴剂),更衣后直接进入生产区。

•低级别→高级别场:

场区入口洗浴后,需隔离1晚(12小时),并进行一次PCR检测。

•同级别场间流动:

洗浴更衣即可,无需隔离。

2. 大型母猪场(≥3000头基础母猪)

•外部人员:

执行正常进场程序(1晚隔离+3次洗浴)。

•同场跨区:

各区入口洗浴10分钟,总场长批准后进入。

3. 小型场与育肥场

•外部非正常进场:

办公楼洗浴+隔离点洗浴+场区入口洗浴(总计3次),专车接送。

•高级别场调入人员:

场区入口洗浴10分钟,直接上岗。

第四部分:科学依据与注意事项

1. 生物安全支持

•PCR检测必要性:ASFV潜伏期可达5-15天,两次检测可最大限度排除窗口期风险。

•洗浴剂选择:含氯己定或复合碘的洗浴剂可破坏病毒脂质包膜,降低感染概率。

2. 监管与处罚

•责任划分:场长负责流程监督,事业部每月抽查执行记录。

•违规处理:未执行洗浴或隔离者,立即停职并重新培训;造成疫情扩散的,追究法律责任。

3. 持续改进

•每季度评估进场流程有效性,结合最新科研成果(如快检技术)优化制度。

总结:本制度通过“检测-隔离-洗浴-防护”四层防线,科学降低ASF传播风险,同时设置紧急流程保障生产连续性。全员需严格遵守,确保猪群健康与产业可持续发展。

【版权声明】来源:猪好多平台。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由西南区整理发布,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学习,用药请遵循医嘱,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在评论区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