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5年4月21日最新市场监测数据及行业分析,4月22日全国生猪价格延续稳中有跌格局,北方主产区价格承压明显,南方市场相对稳定。以下从区域走势、供需关系、成本压力及未来趋势四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区域价格分化显著,北方领跌南方企稳

1. 东北地区:受中大猪集中出栏影响,价格持续下探。吉林、辽宁标猪出栏价跌至7.1-7.3元/斤,黑龙江局部跌破7元/斤。养殖端压栏情绪松动,但二育补栏积极性不足,屠企采购难度低,市场呈现“供强需弱”特征。

2. 华北、华东地区:山东、河北标猪价格下跌0.1元/斤至7.4-7.6元/斤,河南维持7.3-7.5元/斤。猪企出栏节奏加快(如牧原在河南缩量2000头),但终端消费疲软,白条走货量环比下降10%-15%,屠宰企业压价意愿强烈。

3. 华南、西南地区:广东、广西标猪价格稳定在7.6-7.9元/斤,云贵川保持7.3-7.5元/斤。本地消费支撑较强,但北猪南调量减少,区域价差未有效拉开,市场以本地供需博弈为主。

4. 西北地区:新疆逆势企稳,标猪价格7.1-7.3元/斤,反映出区域性供需平衡;甘肃、陕西跟随北方主产区下跌,养殖端出栏积极性提升。

二、供需矛盾加剧,供应压力持续释放

1. 供应端:

- 前期压栏大猪集中出栏,叠加集团场月度计划完成率提升,市场猪源供给阶段性增加。东北地区中大猪存栏量同比增加15%,价格倒挂现象加剧(标猪与大猪价差达0.5元/斤)。

- 二次育肥补栏趋缓,散户补栏积极性受高成本抑制。东北地区二育户采购价跌至7.5元/斤以下,部分区域出现“养得越多亏得越多”的恶性循环。

2. 需求端:

- 终端消费恢复不及预期,屠宰企业开工率维持在25%-28%低位,白条肉走货量环比下降5%-8%。餐饮行业复苏缓慢,家庭消费以低价冻品为主。

- 五一节前备货尚未启动,市场缺乏节日利好刺激。预计4月底至5月初需求可能小幅回升,但难以扭转供大于求的局面。

三、成本压力高企,养殖端亏损扩大


1. 饲料成本:玉米、豆粕价格同比上涨15%,自繁自养头均亏损扩大至200元以上。4月第2周全国猪料比价5.68,环比下降0.7%,反映养殖成本与猪价倒挂严重。

2. 疫病风险:非洲猪瘟零星散发,部分地区出现仔猪腹泻疫情,导致养殖户加速出栏。河南、山东等地仔猪成活率下降至85%,进一步加剧供应紧张预期。

3. 政策调控:农业农村部加强产能监测,引导养殖场户顺势出栏,避免压栏惜售。但当前能繁母猪存栏量仍高于正常保有量5%,中期供应压力未根本缓解。

四、短期震荡偏弱,中期风险犹存

1. 短期走势:4月22日猪价下跌幅度收窄,但市场情绪低迷,价格反弹缺乏动力。预计北方主产区价格将试探7元/斤关口,南方市场维持7.5-8元/斤区间震荡。

2. 中期风险:

- 5-6月将迎来二次育肥集中出栏高峰,叠加冻品库存高位(超25万吨),市场供应可能进一步增加。

- 若猪价持续低于成本线,中小养殖户可能加速退出,行业产能去化进程或提前启动。

3. 关键变量:

- 五一节前备货强度:若需求环比增长10%以上,猪价或迎来阶段性反弹。

- 政策收储启动时点:若猪价跌破7元/斤,政府可能启动冻猪肉收储,托底市场价格。

五、养殖户应对建议

1. 顺势出栏:中大猪及时变现,避免体重过度增长导致亏损扩大。

2. 优化存栏结构:淘汰低产母猪,降低养殖密度,提升饲料转化率。

3. 关注政策动态:密切跟踪收储政策及产能调控信号,把握出栏节奏。

4. 风险管理:利用期货工具对冲价格波动风险,锁定部分养殖利润。

综上,4月22日猪价延续弱势调整,市场需警惕二次育肥踩踏及消费疲软的双重压力。建议养殖户理性决策,行业需通过产能去化与需求修复实现新的供需平衡。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