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CPI数据显示,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滑0.1%,而猪肉价格却呈现“冰火两重天”——同比上涨6.7%的同时环比下降4.4%,折射出行业深层次的供需矛盾。当前,能繁母猪存栏量仍超正常保有量4.2%,产能过剩压力高悬;冬季疫病扰动弱于预期,淡季供应缺口收窄;仔猪补栏热潮与二次育肥观望情绪交织,冻品库存低位与终端消费疲软并存。在这片迷雾中,养殖主体、屠宰企业与政策调控的博弈不断升级,市场正站在新一轮周期的十字路口。

年后猪价经历一波低位震荡后迎来一波偏强走势,近期又回归震荡走势,后市何去何从?

01  2025年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1%

2025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1%。其中,城市下降0.1%,农村下降0.3%;食品价格下降1.4%,非食品价格上涨0.2%;消费品价格下降0.4%,服务价格上涨0.3%。1—3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1%。

同比:

3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下降0.6%,影响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约0.17个百分点。食品中,鲜菜价格下降6.8%,影响CPI下降约0.15个百分点;蛋类价格下降1.6%,影响CPI下降约0.01个百分点;粮食价格下降1.5%,影响CPI下降约0.03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6.7%,影响CPI上涨约0.08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0.9%,影响CPI上涨约0.02个百分点。

环比:

3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环比下降0.9%,影响CPI下降约0.24个百分点。食品中,鲜菜价格下降5.1%,影响CPI下降约0.11个百分点;蛋类价格下降2.7%,影响CPI下降约0.02个百分点;畜肉类价格下降2.2%,影响CPI下降约0.07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下降4.4%,影响CPI下降约0.06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下降1.6%,影响CPI下降约0.03个百分点。

02  能繁母猪产能较高

从能繁母猪存栏来看,本轮猪周期能繁母猪存栏高点是2022年12月的4390 万头。根据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截至2025年2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 4066万头,月度环比增长0.1%,同比增长 0.6%,仍高于官方设定3900万头正常保有量的4.2%,即将超出105%的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间。官方数据自2024年5月开始回升,按照商品猪滞后能繁母猪10个月出栏来推算,2025年3月是生猪供应增加的起始点。2024年12月能繁母猪存栏开始回落,对应2025年9月供应开始逐步收缩。但目前能繁母猪产能仍高于官方正常保有量,将压制猪价重心偏低运行。

冬季是生猪疫病高发期,呼吸道等疾病导致仔猪存活率低,进而导致每年7月、8月、9月出现阶段性供应偏紧现象。2025年一季度生猪疫病情况远弱于去年同期,预计2025年7—9月生猪季节性偏强走势受限。

目前标肥价差已从前期极低位置快速上行。叠加天气逐渐转暖,大猪需求减弱,养殖主体二育观望情绪浓厚,大猪逐渐出栏,出栏均重稳步抬升,增加了市场供应,利空当前猪价。但现阶段生猪价格重心较低,如果价格大幅度下挫,会引发二育入场,这在一定程度上又支撑了猪价。

03 仔猪销售情况良好

仔猪生长到商品猪出栏大约需要6个月。当前阶段补栏仔猪,正好能赶上中秋、国庆双节备货,所以仔猪成交情况较好,价格稳步抬升。不过,仔猪现阶段供应量较大,会增加后市供给。而且,仔猪销售利润可观,会促使养殖企业维持能繁母猪产能,进一步加大后市供应。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我国猪肉产量为5706万吨,而进口量只有 107.3万吨。我国从美国进口只有40.8万吨,相对总供应量绝对占比较少,因此关税政策更多是情绪上的影响,对猪肉供应实际影响有限。

现阶段屠宰利润表现一般,导致屠宰开工率虽然季节性恢复,但仍处于历史较低位置。屠宰企业以销定产,鲜销率处于历史较高位置;冻品库容率处于历史低位,低价易引发补库,对价格有一定支撑,但消费整体表现一般,支撑预计有限。

从白毛比价来看,下游对高猪价的接受度较低。白毛比价是指白条猪肉价格和生猪价格的比价,这一比价越高,表明市场对猪肉的价格接受度越高,消费意愿较好;反之,这一比价越低,表明消费意愿越差。近年来白毛比价低位运行,体现了消费终端对高价接受度较低,掣肘了猪价走势。

04  饲料成本波动较大

从养殖利润角度来看,目前养殖利润表现尚可,这也支撑了产能难以去化。生猪养殖过程中,饲料成本占比最高,现阶段来看,生猪饲料价格处于近年来较低位置。但可以看到,近段时间,受关税以及美豆种植面积缩减预期等因素影响,豆粕价格波动较大,进而影响饲料价格,对猪价尤其是在情绪面产生了一定影响。

从供应端来看,能繁母猪产能依旧处于较高水平,供应依旧宽松,这是压制猪价走势的主要因素。冬季疫病弱于去年,季节性供应短缺程度预计有限。近段时间仔猪销售情况良好,增加后市供应。我国猪肉以自给为主,冻品进口占比较小,关税政策更多是情绪上的影响,对实际供应影响有限。整体上,供应端利空猪价走势。

从需求端来看,消费表现一般,屠宰企业以销定产为主,终端对高价的接受度较低,掣肘了猪价走势。

整体上,猪市仍处于供强需弱格局,猪价重心将逐步下移,但过低的价格会引来二次育肥以及冻品入库,对底部带来一定支撑。按照官方能繁母猪数据来推算,9月之后供应有所收紧,且处于需求旺季,猪价将偏强运行。

【版权说明】来自:中国养猪网(编辑:艾栗)、综合国家统计局、期货日报等。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