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以来,中美关税战几度升级,双方互加34%的惩罚性关税。本轮涉及农产品、能源、半导体等多个领域。

4月7日深夜传来消息,特朗普发声威胁中国撤销对等关税,否则将从4月9日起,再次加收50%关税!今日猪价也应声飘红。这一轮贸易摩擦将对中国农业产业链,尤其是生猪养殖业产生微妙而深远的影响,后续猪价会如何呢?

对于美方的进一步威胁,中方坚决反对。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如果美方升级关税措施落地,中方将坚决采取反制措施维护自身权益。”

中国商务部还指出,美方对华加征所谓“对等关税”毫无根据,是典型的单边霸凌做法,中方已经采取的反制措施是为了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完全是正当之举。美方威胁升级对华关税,是错上加错,再次暴露了美方的讹诈本质,中方对此绝不接受。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必将奉陪到底。

关税杠杆的直接冲击:进口替代与心理提振

进口猪肉的“无关痛痒”

中国猪肉市场自给率高达98%,2024年美国猪肉仅占进口总量的17.9%,且进口依赖度持续下降。即便关税推高美国猪肉成本至巴西猪肉的1.25倍,贸易商迅速转向南美、欧盟等替代来源,巴西一季度进口量激增35%,有效填补缺口。

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4月美国猪肉到岸成本升至18-20元/公斤,较巴西高25%,进口商已大幅减少订单。

短期市场情绪升温

政策反制初期,养殖端预期进口减少或提振猪价,出现惜售情绪。2025年4月全国生猪均价较关税调整前上涨12%,但涨幅更多源于季节性消费回暖,而非关税直接拉动。国家储备肉库存超120万吨,政策调控工具充足,市场缺乏持续上涨的基础。

饲料成本的蝴蝶效应:大豆关税的隐性压力

大豆与玉米进口成本激增

在中国生猪养殖业的成本构成中,饲料费用占据了惊人的60%至70%的比重,而豆粕与玉米这两种不可或缺的饲料原料,长期以来一直依赖海外进口。

步入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量约达2200万吨,占整体进口量的21%,同时,玉米进口总量中也有15%源自美国。然而,随着34%关税的加征,美国大豆的到港成本陡增,每吨需额外承担约1470元人民币,这一变动直接带动了豆粕价格的飙升,进而推高了全价饲料的成本。

据专业估算,豆粕价格每上扬10%,饲料成本便随之增长2%至3%,最终导致每头生猪的育肥成本增加约150至200元人民币。

替代原料的局限性

尽管中国正通过多元化进口渠道(如巴西大豆占比已高达65%)和国内增产策略(如2025年国产大豆目标产量设定为2300万吨)来缓解成本压力,但短期内仍面临南美物流瓶颈及国内替代品(如稻谷、小麦)蛋白质含量不足的困境。

例如,使用稻谷作为替代原料时,需额外添加合成氨基酸,这不仅未能有效降低成本,反而可能使综合成本上升5%至10%,进一步压缩了养殖业的利润空间。

饲料价格波动传导至猪价

饲料成本的持续攀升,无疑将对中小养殖户的利润空间造成挤压,中小散户因成本压力加速其退出市场,规模化企业借机扩张,头部企业市占率提升,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市场抗风险能力增强。

据数据显示,2024年能繁母猪的存栏量已减少了5%,若成本压力持续不减,预计2025年的生猪出栏量或将减少3%至5%。但头部猪企如果掌握更多生猪产能,也会导致生猪去产能化更难进行。

长期来看,这或将通过供给端的收缩为猪肉价格提供支撑。然而,在当前生猪供应仍处于高位的情况下,饲料成本上涨对猪肉价格的传导效应可能会滞后于市场供需的变化。

【版权说明】来自:中国养猪网(内容编辑:寒声)等。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