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生猪价格预计将呈现“先跌后涨、季节性波动”的总体趋势,全年价格中枢较2024年有所下移,供需关系趋于宽松,但波动幅度可能收窄。以下是综合分析:

一、价格波动趋势与预测

1. 全年价格区间  

 - 主流机构预测2025年商品大猪出栏价格在13-17元/公斤之间波动,全年均价约为14-15元/公斤,同比2024年(17.08元/公斤)下降10%-20%。

 - 低点:一季度受节后消费淡季和产能释放影响,猪价可能探底至13-14元/公斤,部分机构预计3月或跌破成本线。

 - 高点:三季度因供应阶段性减少(冬季仔猪存活率低)叠加需求回暖,价格或升至16-17元/公斤,成为年内峰值。

2. 季节性特征  

 - 全年呈现“两头低中间高”格局,春节后(2-3月)和年末(12月)价格承压,三季度(7-9月)需求回升支撑价格。

二、供需基本面分析

1. 供应端:产能持续释放  

 - 2024年能繁母猪存栏自4月起触底回升(3986万头增至12月4078万头),对应2025年上半年生猪出栏量逐月增加,叠加养殖效率提升(PSY提高0.5-1头),市场供应趋于宽松。

 - 2024年冬季疫病影响较小,母猪折损有限,进一步稳定2025年产能。

2. 需求端:消费增长乏力  

 - 居民饮食结构变化(牛羊肉替代增加)和轻奢消费偏好抑制猪肉需求增速,鲜品白条消费平淡,仅传统节日(如腌腊季)提供短期支撑。

 - 餐饮与加工行业需求相对稳定,但难以抵消整体供应压力。

三、成本与利润空间

1. 饲料成本波动  

 - 玉米、豆粕价格(当前约2117元/吨、3217元/吨)仍是主要变量,饲料成本占总养殖成本的60%-70%。

 - 规模化企业通过集中采购和期货工具对冲成本风险,但中小养殖户利润空间持续承压。

2. 养殖收益预测  

 - 大部分时间猪价或略高于成本线(约14-15元/公斤),但盈利空间较2024年收窄,养殖端需依赖降本增效策略。

四、不确定性因素

1. 疫病风险  

 - 非洲猪瘟等疫病若局部复发,可能引发短期供应收缩和价格波动。

2. 二次育肥与政策调控  

 - 养殖户二次育肥入场节奏可能阶段性调节市场供应;政府储备肉投放或补贴政策或影响价格走势。

3. 国际市场  

 - 猪肉进口量预计维持低位(约100万吨),对国内市场冲击有限。

五、专家观点与市场共识

- 农业农村部朱增勇指出,若疫情防控稳定,2025年猪价大部分时间将处于成本线以上,但需警惕产能过剩风险。

- 行业机构普遍认为,2025年猪价走势“好于2023年,弱于2024年”,全年盈利水平趋于平均化,缺乏类似2024年8月的暴涨行情。

总结

2025年生猪市场将进入“供需宽松、微利运行”阶段,价格波动更多依赖季节性因素和短期供需错配。养殖端需重点关注产能调控、成本管理及疫病防控,以应对市场挑战。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