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如果您还在凭过去的经验判断未来,那么,是时候清醒了。
近期农业部两个会议释放重磅信号,关注每一个集团、规模、家庭猪场的生存与发展。
会议重磅内容如下:
11月18-19日,农业农村部在安徽蚌埠召开的全国稳定畜牧业生产工作推进会。

图1

图2
11月21日农业农村部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等工作会议。

图3
这两次会议的核心,不再是简单的“稳产保供”,而是一场关于生存模式、竞争逻辑和发展方向的深刻变革。
一、调控升级!关注“综合调控”、“规模结构更合理”
与以往不同,是会议提出当下产能调控是——“生猪产能综合调控”。
1、“综合”二字,意味深长:
1)调控主体更综合: 考虑的主体更为广泛,不同规模养殖主体都纳入统一的调控视野。同时,会议列席部门包括财政部、生态环境部、金融监管总局等,意味着未来调控将是财政、环保、金融、土地等多部门、多政策的“组合拳”。
2)调控目标更综合: 目标不仅是能繁母猪存栏量(图2显示10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已降至3990万头,目前调减目标是3950万头),还提出了 “规模结构合理” 。这或许意味着,养猪业引导规模化快速提升的阶段已经过去,下一个阶段追求大、中、小不同规模养殖场户的协调发展和合理布局。
2、对猪场意味着什么?
1)对大型猪企: “跑马圈地”时代宣告结束。 会议明确“引导大型生猪企业提质增效、稳健发展”,并调研了头部猪企安徽猪场的节本增效实践。信号很清晰:大企业的发展重点必须从外部扩张转向内部挖潜,通过优化母猪群、降低出栏体重、应用智能化管理来实现“精细化管理”。
2)对中小养殖户: 迎来政策更多支持。 “支持中小养殖场户发展适度规模养殖”被郑重提出。这意味着,只要符合环保和防疫要求,具备适度规模和管理能力的中小户,都是产业生态中不可或缺、受到支持的一部分。
二、路径清晰!“节本提质增效延链”成为唯一生存法则
会议将“节本提质增效延链”定为“十五五”畜牧业的核心主题。这七个字,为所有猪场指明了具体的行动方向。
1、节本是基础: “养殖节粮”从降本技巧上升为国家战略。(图2)广西分享的节粮经验被高度重视。未来,谁先掌握并应用低蛋白日粮技术、精准饲喂系统,谁能有效利用微生物蛋白、昆虫蛋白等新型饲料资源,谁就能在成本上建立起绝对优势。
2、提质是核心: 会议将 “疫病净化” 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不同于被动的“防控”,而是要求猪场主动追求清除和根除特定疫病。
对于规模化场,创建“无疫小区”将成为进入高端市场和获取政策支持的金字招牌。
3、育种迎来机遇:下一阶段,真正掌握育种技术、数据并且能落地的企业将迎来发展机遇,我国的育种搞了这么多年,也应该有几家育种企业做大做强了。下一个阶段,优秀的育种企业,应该要走到前台,接受鲜花和掌声。
4、增效与延链是未来: 会议通稿中“专题研讨”了产业链发展。这意味着,单纯卖活猪的盈利模式将越来越窄。未来,猪场需要思考如何向下游延伸,或与屠宰、加工、品牌销售等环节建立更紧密的利益联结,分享全产业链的利润。
三、总结与行动指南:猪场老板如何应对?
很明显,养猪业的游戏规则已经改变,从追求规模的“量变”转向追求质量、效率和韧性的“质变”。
1、读懂信号,调整心态: 放弃“赌行情”、“扩规模”的旧思维,树立 “稳生存”、“求质量”、“要效益” 的新观念。
2、紧跟调控,理性生产: 密切关注农业农村部发布的产能预警信息,将其作为安排生产计划的“指南针”,避免盲目跟风。
3、拥抱技术,狠降成本: 立即着手研究和应用节粮技术和精准饲喂设备,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降本之道。
4、提升防疫,争取净化: 将生物安全投入视为最重要的投资,积极向“疫病净化场”或“无疫小区”的标准靠拢。
5、找准定位,稳健发展: 大企业要苦练内功,中小户要发展适合自己的“适度规模”,共同构建一个更具韧性的产业新生态。
未来已来,唯变不变,低头养猪的同时也要抬头看天。
未来企业的竞争,是技术应用深度、产业链协同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竞争。
下一个五年,依靠规模增速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需要深挖技术,向技术要利润。同时,行业发展需要平衡公平和效率,建构企业与农户和谐共生的关系。
各位养猪业的同行们,我们现在正站在行业 “分化加速、转型决胜” 的关键路口。过去靠 “赌周期、拼规模”就能活,现在得靠 “抓创新、提效率” 才能赢!
文章来源:猪e网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