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生猪供需矛盾加剧,猪价持续低迷。自7月初,短暂冲高后便断崖式下跌,国庆双节期间非但未现往年旺季行情,反而加速下探至11.88元/公斤,创近十年同期最低,全国多地生猪价格已跌入“5元区间”,行业寒冬已然来临。

01

猪周期“磨底”拉长,养猪业难上加难

    9月26日,中国畜牧业协会原会长李希荣在东北养猪交流会上指出,目前我国生猪产能达7亿头以上,如果加上闲置栏舍,可达10亿头。这一规模已远超国内年约6-7亿头的正常消费需求,这意味着当前“供过于求”的格局无法在短期缓解。在此背景下,缺乏成本控制能力的养殖企业,则难以避免持续亏损的命运。


   据养猪网信息显示,截至2025年6月,全国22家上市猪企的总负债规模已累计达到3720.47亿元,整体资产负债率为57.77%。如新五丰、新希望、唐人神等知名猪企,资产负债率均已突破60%。其中,五仓农牧已发布公告显示,公司资产负债率已高达98.73%,逼近资不抵债的边缘。

   上市猪企尚陷于债务泥潭,抗风险能力更弱的个体养户或将被进一步被推向生存边缘。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超50万户中小规模养户退市,且仍有很多养户,为维持经营,卖车卖房、背负沉重债务。

02

“低利润”将成为养猪业常态,养户预期降低

   对于养户而言,扛过“寒冬”,首要任务便是:活下去。不同于单打独斗所面临的市场直接冲击,那些选择与强企合作代养的养户们,即便在行情低迷阶段,也能有稳定的收入。但随着猪企盈利空间收窄,已有部分猪企声称下调代养费。据新猪网报道,某上市猪企表示:若猪价持续在低位,预计代养费将会降到200-220元/头之间。


    对此,行业媒体走访全国多地代养户发现,多数养户面对代养费下调,已有心理准备,且普遍表示只有与实力雄厚的企业合作,才能获得长期稳定收益。


    来自湖北的代养户徐老板,与双胞胎合作超5个年头,他见证了行业的大起大落,他说道:“跟双胞胎合作这么多年,我的收入一直稳步增长。其实我们跟公司是“命运共同体”,这个行情下公司还能按合同结算,不让我亏钱,这就足够了。”


    在行情持续低迷、猪价何时逆转尚未可知的形势下,双胞胎集团始终坚持“以养户为中心,帮助养户增收”。这一理念也在众多王老板的身上得到验证,他们背靠值得信赖的强企,最终在长期主义中实现互惠互利、利润共享。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