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全国生猪平均价格达到每斤6.28元,较前一日上涨0.02元,涨幅为0.32%。这是自10月下旬以来猪价连续第五天上涨,虽然涨势持续,但涨幅明显收窄,显示出市场上涨动力有所减弱。尽管如此,当前价格已攀升至10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同时也是近35天内的最高点,标志着阶段性回暖趋势的形成。然而,与去年同期相比,猪价仍处于显著低位,每斤下跌2.31元,跌幅高达26.9%,不仅创下近六年同期最低纪录,而且远低于此前五年同期水平。回顾历史数据,2021年同期猪价在8元左右震荡,2022年则维持在12元区间,而2023年和2024年同期也分别在7元和8元区间波动下行,相比之下,2025年同期已回落至6元区间,反映出行业整体仍处于周期性低谷阶段。
  从区域分布来看,本轮上涨势头有所放缓。全国27个监测省份中,有13个省份猪价上涨,较前一日减少14个,显示上涨范围明显收缩。其中,华南和西南地区继续保持全线上涨态势,涨幅集中在0.1至0.2元之间,表现相对坚挺;另有3个省份出现下跌,跌幅均为0.1元,市场呈现局部调整格局。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已有25个省份猪价突破每斤6元大关,比前一日增加1省,表明低价区正逐步退出市场。具体来看,海南以每斤7.2元位居全国最高,福建紧随其后达6.7元,而广西虽有所回升,但仍以5.9元处于全国最低水平,尚未跨过6元门槛。
  进入10月以来,生猪价格经历先抑后扬的走势,中下旬开始出现明显反弹。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终端消费需求的季节性回暖以及养殖端行为的集中调整。随着多地气温下降,猪肉消费进入传统旺季,下游经销商备货积极性提升,屠宰企业采购需求随之增强,对猪价形成有力支撑。从供应端看,据卓创资讯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228家样本养殖企业的生猪出栏计划环比增长7.32%,理论上应导致市场供给充足,抑制价格上涨。但由于国庆假期期间出栏节奏放缓,加之进入中下旬后养殖户普遍采取压栏增重策略,实际可上市的适重猪源并未如期释放,造成短期供应偏紧。
  与此同时,二次育肥补栏热情显著升温,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供应紧张局面。数据显示,全国样本企业二次育肥猪源的周度销量从9月12日当周的7908头激增至10月17日当周的48939头,累计增幅高达518.85%。这一现象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随着生猪均价在10月中旬跌破11元/公斤的心理关口,叠加市场对大体重生猪需求上升,激发了二次育肥户的抄底补栏意愿。大量本应直接进入屠宰环节的生猪被转入育肥渠道,导致市场上可供屠宰的企业收购难度加大,进而推高猪价。此外,养殖企业出栏均重也从前期的约120公斤逐步提升至接近125公斤,反映出压栏惜售情绪浓厚,适重猪源阶段性减少,进一步强化了价格上涨的动力。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