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即将结束,国内粮食市场迎来关键转折。作为秋粮主产作物的玉米,受华北及黄淮海地区持续阴雨天气影响,整体行情持续走弱。由于降水频繁,新收获的玉米难以及时晾晒,导致潮粮比例高、储存难度大,部分区域甚至出现霉变现象,严重影响粮源质量。尽管此前气温下降、天气短暂放晴曾带动玉米价格小幅回升,但随着新一轮降雨来袭,市场信心再度受挫,现货价格持续承压,呈现出普遍下跌态势。
在华北与黄淮地区,玉米市场压力尤为突出。近期冷空气活动频繁,虽然降水有所减少,但前期连续阴雨已对收割进度造成明显延迟。农户为避免更大损失,纷纷加快抢收节奏,导致新粮集中上市。然而,低温潮湿环境使得玉米无法充分晾晒,水分偏高、品质下降问题普遍存在。优质干粮供应稀缺,而大量潮粮涌入市场,进一步加剧了供需失衡。贸易商因担心后期霉变风险,普遍采取随收随走策略,缺乏长期建库意愿,这使得深加工企业和饲料厂采购更加谨慎。
面对企业以质论价的严格标准,大量不符合要求的潮粮只能低价处理或用于维持日常生产,导致主流加工企业门前到货量激增。据最新数据显示,当前全国深加工企业玉米挂牌均价已降至1.0513元/斤,到货车辆高达约1500车,其中仅4家企业上调收购价,多达22家下调报价,市场整体呈现‘供强需弱’格局。尤其在山东地区,玉米均价跌至1.084元/斤,多家企业如临清金玉米、诸城兴贸、邹平西王等纷纷下调收购价0.5至1.5分不等,部分工厂报价已逼近1.03元/斤。
以往相对坚挺的东北玉米市场,近期也开始出现松动迹象。此前,由于东北地区玉米收获进度较慢,新粮上市有限,加之华北粮源质量不佳,中储粮提前启动收购,多地设立收储站点,推动本地购销活跃。同时,部分华北和黄淮地区的加工企业跨区采购优质东北玉米,支撑了当地价格稳定。然而,随着东北玉米收获全面展开,丰产预期逐步兑现,基层上量速度加快,市场供应趋于宽松。叠加部分地区遭遇降水,新粮水分偏高、品质略有下滑,企业采购态度趋于谨慎,部分工厂开始下调收购价格。
具体来看,黑龙江地区玉米均价稳定在0.984元/斤,京粮龙江、龙凤玉米维持1.025元/斤不变,但部分企业14%水分新粮报价已跌破0.98元;吉林地区均价为0.996元/斤,吉林新天龙、梅花集团分别下调1分和0.5分;辽宁铁岭国投报价仍达1.05元/斤,内蒙开鲁玉王、扎兰屯阜丰、伊品生物均下调0.5分,报价分别为1.008元、1.00元和1.05元/斤。河南周口益海嘉里逆势上涨1分至1.145元/斤,但整体市场仍以下行为主,河北多地企业亦出现1至1.5分的降幅。
综合分析,当前玉米市场的弱势运行主要受制于天气引发的仓储难题与粮源质量下降。短期内,在新粮集中上市、潮粮积压、企业压价情绪浓厚的背景下,价格仍有震荡下行的空间。不过展望后市,进入11月后,随着中储粮系统建库收购逐步铺开,市场对优质玉米的需求有望回升,或将率先带动高品质粮源价格反弹。未来走势将高度依赖于基层上量节奏、天气变化以及各方主体的建库积极性,市场正步入关键调整期。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