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全球关注的中美元首会晤即将举行。根据外交部发言人10月29日发布的消息,经中美双方协商一致,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当地时间10月30日在韩国釜山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双方将就中美关系发展及共同关心的重大议题深入交换意见。此次高层对话不仅关乎两国关系走向,也对全球经贸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尤其在农业贸易领域引发高度关注。
在全球市场屏息以待之际,中国买家近期在大豆采购上的动向成为风向标。此前,由于成本持续攀升以及国内压榨企业普遍面临亏损,中国对国际大豆市场的采购步伐明显放缓,部分交易甚至陷入停滞。知情人士指出,当前每加工一吨12月船期的美国大豆,国内油厂平均亏损约180元人民币(约合25.33美元),低迷的利润空间严重抑制了企业的进口意愿。与此同时,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大豆期货价格却因预期升温而走强,2026年1月主力合约一度上涨至1085美分/蒲式耳,创下四个月来的新高。
然而,就在会晤前夕,市场迎来关键转折。多位消息人士透露,中国大型粮油企业中粮集团已于本周敲定三船美国大豆采购订单,总数量约为18万吨,预计将于12月和次年1月从美国西海岸港口装运发往中国。这是中国买家在数月淡出美国大豆市场后首次大规模重返,被视为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积极信号。这一举动被广泛解读为中方释放合作善意,也为即将到来的高层对话营造了有利氛围。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这笔18万吨的采购可能只是更大规模进口计划的开端。随着明年巴西新季大豆上市前的供应窗口逐渐显现,中国亟需填补原料缺口。斯通艾克斯(StoneX)和芝加哥农业资源公司(AgResource)等权威机构预测,若此次会晤取得实质性成果,中国有望在未来几周内恢复对美国大豆的大批量采购,总量可能达到500万至1000万吨,以保障国内饲料和食用油市场的稳定供应,并缓解价格波动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一年中,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中国大幅减少对美国新作大豆的依赖,转而从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国家大量进口,创下了历史纪录。这直接推动了今年巴西大豆价格上扬约20%,即便处于传统出口淡季也热度不减。中国油厂还提前锁定了部分2月份船期的巴西新豆,进一步压缩了美国大豆的短期出口空间。但一旦中美在经贸领域达成涉及农产品的协议,全球大豆贸易格局或将重新调整,巴西市场价格可能承压下行,而中国压榨企业的采购策略也将随之动态优化。
目前,美国农业部最新出口检验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23日的一周,美国对中国大陆地区未新增大豆出口,主要因前期订单已基本完成装运。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装运量超过140万吨。这一反差凸显了当前贸易节奏的敏感性。专家指出,中美元首会晤不仅是政治外交的舞台,更直接影响着亿万农民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切身利益。接下来的对话成果,或将决定未来数月全球农产品市场的走势与方向。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