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农牧企业正加快走向世界。双胞胎集团作为中国畜牧业“走出去”的典范,近年来在国际市场频频落子,业务版图从东南亚延伸至非洲,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024年以来,其国际化进程取得一系列实质性突破,成为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的生动写照。
  位于尼罗河畔的埃及,是双胞胎集团海外战略的重要支点。自2015年投资设立邦盛饲料科技有限公司以来,这家中资企业已在埃及扎根近十年。2017年正式投产后,迅速实现本地化运营,并逐步扩大产能。如今,该企业已由最初的一个工厂发展为拥有四个生产基地的区域性龙头企业,实现了从单一饲料生产向全产业链布局的跨越。今年,双胞胎集团在萨达特市新建年产30万吨的第二座饲料厂,并在明亚省启动27万套白羽种禽养殖项目,进一步完善禽业产业链条。
  更令人瞩目的是,双胞胎集团与当地合作方共同推进的布海拉省新饲料工厂项目也已获批,完成建筑许可报批和土建招标,即将破土动工。该项目设计年产能达20万吨,将成为埃及西北部重要的饲料供应中心。9月中旬,江西省政府代表团专程赴埃考察,深入生产车间了解运营情况,对双胞胎集团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拓展海外市场的发展模式给予高度评价,并表示将持续支持企业国际化发展。
  以埃及为起点,双胞胎集团正将成功经验复制到更多国家和地区。在东南亚,集团已在越南建成一座现代化饲料工厂,与超过300家养殖场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未来三年内,计划新增10条智能化生产线,全面提升产能与效率。与此同时,缅甸的两个年产20万吨以上的饲料工厂已建设完成,配套的种鸡场、孵化场和种猪场等项目也在稳步推进中,标志着集团在东南亚的全产业链布局初具雏形。
  为了支撑国际化人才需求,双胞胎集团还启动了‘2025国际管培生计划’,专门面向越南语专业学生开展校园招聘。这些管培生将在国内接受系统培训后派驻越南,从事养户管理、生产运营、采购供应链等多个岗位工作。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语言不仅是沟通工具,更是理解当地市场逻辑的关键。’此举体现了双胞胎集团从‘输出产品’向‘输出能力’的战略升级。此外,今年9月,集团高层还赴非洲内陆国乍得进行实地考察,与乍得畜牧与动物制品部就农业合作展开深入交流,为后续进入中非市场奠定基础。据透露,2026年双胞胎集团还将在坦桑尼亚、摩洛哥等非洲国家布局饲料产业,持续扩大影响力。
  在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背景下,双胞胎集团积极构建多元稳定的原料采购体系。2025年6月,集团联合中国海大集团、大北农、通威集团及建发股份四家企业,首次从阿根廷集中采购约3万吨豆粕。这批货物于同年9月顺利抵达广东港口,开创了中国饲料行业跨国联合采购的新模式。这一举措不仅有效规避了单一来源风险,也增强了企业在国际贸易波动中的抗压能力。
  除此之外,双胞胎集团通过规模化集中采购和期货市场操作,从巴西、美国、南非、法国等近20个国家进口玉米、大麦、高粱等主要饲料原料,形成了覆盖南美、北美、欧洲和非洲的全球采购网络。这种多源头、多渠道的供应链体系,极大提升了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和市场响应速度,为其海外扩张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双胞胎集团的全球化步伐,始终建立在国内稳固的产业根基之上。2024年,集团全年饲料销量达到1550万吨,生猪出栏量达1778万头,实现营业收入1038.68亿元,稳居行业前列。在国内市场,集团持续推进‘三百工程’,帮助养殖户降低养殖成本,在原有‘双百工程’基础上每吨饲料再让利100元,切实提升农户效益。这一目标的实现,得益于AI大数据商情研判系统、三级研发IPO体系、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四大核心支撑体系的协同发力。
  同时,双胞胎集团积极展示技术实力与品牌形象,盛装亮相2025年中国饲料工业展览会和中国畜牧业博览会,全面呈现猪料、禽料、水产料、反刍料等全系列产品矩阵,赢得业界广泛关注。随着埃及、越南等地新项目的陆续获批与落地,一个横跨亚非、链接全球的贸易与生产网络正在加速成形。双胞胎集团正以稳健而坚定的步伐,迈向世界级农牧企业的目标。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