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迅猛发展,电商平台逐渐渗透到农业和畜牧业领域,兽药的网络销售也日益普遍。兽药作为防控动物疫病、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手段,其合理使用直接关系到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体系的稳定。然而,当前部分电商平台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大量销售兽药,出现了诸多违规行为,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更对我国基层兽医服务体系造成了深远冲击,亟需引起高度重视。
  首先,电商平台普遍缺乏科学用药指导能力。根据《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兽药经营者必须为购买者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指导科学、安全、合理用药。但多数电商商家仅以低价吸引养殖户,无法提供专业诊疗服务。动物疾病复杂多样,准确诊断依赖于现场检查、实验室检测和兽医临床经验,而线上平台难以实现精准判断。这种‘只卖药不诊疗’的模式极易导致误诊误治,延误病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甚至因滥用药物引发畜禽产品中的药物残留,威胁食品安全。
  其次,处方兽药的违规销售问题尤为突出。兽用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兽医开具的处方笺方可销售,这是保障用药安全的重要制度。然而,在多个电商平台上,消费者无需提供任何处方即可随意购买抗生素、激素类等高风险处方药。这种‘无处方购药’现象助长了养殖环节的盲目用药,加速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超级细菌的风险不断上升,同时也增加了畜禽产品中违禁药物残留的可能性,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此外,还存在一系列其他违规行为:部分商家未取得兽药经营许可证便擅自销售,涉嫌无证经营;一些平台充斥着假冒伪劣兽药,产品来源不明、质量低劣;有的商家夸大宣传疗效,误导养殖户;更有甚者未能落实国家规定的兽药二维码追溯制度,导致药品流向无法追踪。同时,储存与运输条件不达标,进一步影响兽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这些问题共同加剧了兽药市场的混乱局面,削弱了监管效力,使兽药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更为严峻的是,这些乱象正在严重冲击我国基层兽医服务体系。长期以来,基层兽医是农村防疫工作的中坚力量,承担着动物疫病防控、疫情报告和人畜共患病阻断的重要职责。自2000年以来,国家逐步取消对基层兽医的财政供养,形成了‘以药养医’的服务模式——即通过提供诊疗服务并合理销售兽药来维持生计。这一机制虽有局限,但在过去二十多年里有效支撑了广大农村地区的动物卫生需求。
  然而,电商平台凭借价格优势和便捷性迅速抢占市场,大量养殖户绕过兽医直接网购兽药,导致基层兽医客户大量流失,服务收入锐减。这不仅影响其生存状况,也削弱了他们开展主动防疫和技术推广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兽药使用的分散化和隐蔽化使得基层兽医难以掌握辖区内用药情况,监管难度显著增加,兽药残留风险随之上升。更深层次的影响在于,兽医的专业价值被严重低估,公众对其信任度下降,整个职业群体的认同感和职业尊严受到打击。长此以往,基层兽医体系或将陷入人才流失、服务萎缩乃至系统性崩塌的危机。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必须采取系统性措施加以应对。首要之举是在相关法规尚未健全、基层兽医体系转型未完成之前,审慎限制个人和普通商家在电商平台上销售兽药,特别是处方药类别。应尽快出台专门针对兽药网络销售的法律法规,明确电商平台的审核责任、追溯义务和违法处罚机制,杜绝‘平台盈利、责任旁落’的现象。
  同时,电商平台必须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严格审核入驻商家的兽药经营资质,建立动态监管机制,对违规行为及时下架、处罚并纳入信用黑名单。监管部门应加强跨部门协作,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确保每一盒兽药都可追溯、可问责。
  更重要的是,要加大对基层兽医服务体系的支持力度。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基层工作条件,提高待遇水平,推动建立更加可持续的服务补偿机制,逐步摆脱对‘以药养医’的依赖。通过定期培训、技术帮扶和职称晋升通道建设,提升兽医专业能力和服务竞争力,重塑其在养殖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
  最后,要加强面向养殖户的宣传教育。通过电视、广播、新媒体和村级宣传栏等多种渠道,普及科学用药知识,强调兽医诊疗的重要性,引导养殖户树立‘先诊断、后用药’的理念,自觉抵制网络假劣兽药和无处方购药行为。只有提升全社会对兽医专业价值的认知,才能真正构建起健康有序的兽药使用生态。
  总之,电商平台销售兽药带来的便利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公共安全风险。若不及时规范,不仅将破坏兽药市场的正常秩序,更可能动摇我国基层动物防疫体系的根基。唯有通过完善法治、强化监管、扶持兽医队伍和提升公众意识多管齐下,才能有效遏制违规行为,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筑牢人畜共患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