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农业龙头企业新希望(000876)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对近期引发广泛关注的多项争议进行了集中回应。从食品安全事件到企业关联质疑,再到养猪成本压力与社会责任履行,投资者的密集提问不仅反映出资本市场对企业治理透明度的高度关注,也揭示出公众对农业产业链安全、品牌信誉以及行业龙头担当的深切期待。此次回应既是危机公关的重要一环,也是企业面对复杂外部环境时战略定力的一次检验。
其中最受关注的是上海绿捷食品安全事件。作为为上海500余所学校提供团餐服务的企业,绿捷因‘发臭虾仁炒蛋’事件被立案调查,迅速引发社会热议。尽管新希望方面多次强调,上市公司与绿捷之间不存在股权、管理或业务上的直接联系,但投资者仍提出强烈质疑——通过股权穿透可见,新希望创始人家族控制的KGF间接持有绿捷股份,且前高管陶煦曾长期担任绿捷董事长。这种人事与资本层面的深层关联,使得‘无实质关系’的说法难以服众。家长群体普遍反映问题反馈渠道不畅、信息披露滞后,暴露出校园供餐体系在监管和应急机制上的短板,也让新希望的品牌形象面临反噬风险。
与此同时,关于‘千喜鹤’名称重合所引发的误解也成为焦点。河北千喜鹤饮食股份有限公司因涉嫌串通投标被暂停全军采购资格,司法记录显示其涉及超120起案件,涵盖劳动纠纷、合同违约等多个领域。虽然新希望明确澄清,涉事公司由石家庄国坤世纪控股,与自身旗下从事生猪屠宰的‘河北千喜鹤肉类产业有限公司’并无股权关联,企查查数据也佐证了这一点,但市场依然追问:为何同名企业屡次卷入法律风波?作为品牌源头方,新希望是否应加强对品牌授权和使用的管控?这背后折射出企业在扩张过程中品牌管理的盲区,以及声誉传导带来的潜在风险。
在经营层面,新希望面临的挑战同样严峻。面对‘猪价跌破成本线却仍宣称盈利’的质疑,公司解释称,其收入结构并非依赖单一养殖业务。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饲料业务实现营收354.79亿元,占总营收比重达68.7%,毛利率稳定在5.38%,成为支撑现金流的核心支柱。而在养猪板块,尽管行业整体处于下行周期,新希望通过精细化管理和技术优化,已将完全成本从2024年的13.6元/公斤降至13元以下,部分先进场线甚至达到12.1元/公斤,接近行业领先水平。这一系列降本举措,彰显了企业在周期底部的韧性与运营能力。
针对国家关于调控生猪产能的政策导向,新希望表示坚决落实。截至2025年8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038万头,仍高于合理保有区间。为此,公司主动淘汰低效产能,盘活闲置养殖场资源,例如将部分场地转租用于农家乐等多元化用途,并将生猪出栏均重控制在115公斤左右,有效避免了过度压栏导致的市场供应冲击。此外,在高端猪肉市场方面,公司透露每年饲养数十万头黑猪,虽占比不高,但标志着其已在特色化、差异化产品线上展开初步布局。
财务方面,新希望坦言面临利息支出超过净利润的压力。对此,公司正积极推进闲置资产处置以改善现金流状况,仅2025年上半年就实现资产处置收益1.2亿元。这一举措既缓解了短期资金压力,也为后续结构调整提供了空间。然而,如何在剥离非核心资产的同时保持主业竞争力,仍是管理层必须审慎权衡的问题。
综合来看,新希望此次系统性回应,既展现了其在信息披露方面的积极态度,也暴露了大型农业企业在集团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治理难题。当家族信托、历史品牌、关联企业交织成一张复杂的网络时,单纯的‘无股权关联’声明已不足以平息公众疑虑。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在法律切割与社会责任之间建立清晰边界,既要防范品牌连带风险,又要体现行业龙头应有的担当。未来,随着校园团餐监管趋严、生猪周期逐步筑底,新希望能否在‘撇清关系’与‘主动担责’之间找到平衡点,将深刻影响其长期价值走向与公众信任基础。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