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四季度的到来,东北地区新季玉米进入集中上市阶段,市场供应量呈现阶段性增长。尽管南方饲料需求存在一定的增量空间,但整体增幅有限。在此背景下,北方六港的玉米下海量和库存量预计将双双上升。然而,由于今年10月份气温较早下降,玉米存储条件显著优于去年同期,产区农户及贸易商普遍对低价出售持谨慎态度,惜售情绪浓厚,导致港口库存累积速度明显放缓,整体累库节奏将弱于去年水平。
  10月份,锦州港玉米价格经历先跌后反弹的走势。9月中下旬至10月中旬,随着辽宁黑山等地新粮陆续上市,市场供应增加,锦州港玉米收购价格持续走低。据卓创资讯监测数据,10月中旬收购均价一度跌至2080元/吨,较月初下跌150元/吨,降幅达6.73%。此时,锦州港价格虽仍高于东北产区均价60至75元/吨,汽运粮源以辽宁本地为主,火运则主要来自黑龙江,但价格优势并不明显,市场交易活跃度受限。
  进入10月下旬,随着辽宁部分地区收割基本完成、黑龙江机收接近尾声,新粮集港节奏放缓,供应压力减轻,价格开始回升。至10月21日,锦州港玉米收购均价反弹至2105元/吨,较中旬低点上涨25元/吨,显示出阶段性供需关系的变化对价格的支撑作用。这一反弹也反映出市场在供应节奏调整下的自我修复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10月锦州港集港量较9月大幅增长,但同比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数据显示,截至10月24日,当月汽运到港12496车,火运518节,合计集港量达75.58万吨,环比9月全月增长84.21%。然而,晨间集港量整体略低于去年同期。主要原因在于今年东北玉米质量整体较好,开秤价格偏高,叠加气温偏低带来的良好储存环境,农户和中间贸易商更倾向于观望待价而售,不愿低价抛售。同时,华北地区饲用需求相对坚挺,吸引大量粮源南下或西进,分流了原本流向港口的部分货源。
  从北方六港的整体运行来看,9月份玉米下海量已达132万吨,环比增长3.62%,同比增长4.51%;而同期港口库存为148.8万吨,环比下降46.59%,同比减少24.89%。这表明南方市场需求正在恢复,尤其是随着气温转凉,畜禽采食量回升,饲料企业采购积极性增强。但由于产区新粮上量节奏尚未完全释放,港口集港速度未能跟上下海节奏,导致库存持续回落。
  展望四季度,随着11月至12月地趴粮集中上市,东北玉米供应将迎来高峰期。预计港口贸易商建库意愿增强,北方六港将进入明显的累库阶段,下海量也将继续提升。南方市场方面,传统腌腊季节对大体重生猪的需求有望拉动大猪料消费,家禽养殖保持稳定,饲用需求具备一定增长潜力。加之玉米进口量维持低位,国产玉米在南方市场的主导地位将进一步凸显。
  综合近三年历史数据,11月至12月通常是北方港口下海量显著上升、库存稳步积累的时期。然而,今年受气候提前降温、存储条件改善以及农户惜售心理增强等因素影响,预计四季度北方六港的库存增长幅度和累库速度将明显低于去年同期。这一局面有助于缓解市场过度悲观预期,减轻新粮集中上市对价格造成的冲击。未来需重点关注吉林等地地趴粮上市期间的天气变化对储存和出货节奏的影响,同时密切跟踪国储收购的启动时间、收购价格及成交量,这些因素将成为影响后市行情的关键变量。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