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国内玉米市场价格整体呈现稳中略跌的态势,而国际市场则出现小幅回升。受新季玉米陆续上市、下游需求偏弱等因素影响,国内加工企业采购积极性不高,开机率持续偏低,导致产区价格承压回落。与此同时,国际市场上美国玉米出口表现强劲,推动全球玉米价格温和上涨,国内外价差进一步收窄,市场格局发生微妙变化。
从国内市场来看,尽管新粮上市量逐步增加,但由于终端消费增长乏力,饲料和深加工企业补库意愿不强,整体需求维持平稳。数据显示,截至9月下旬,全国主要玉米淀粉企业的库存量已达114万吨,同比上升28.9%;企业平均开机率为50.36%,较去年同期下降4.7个百分点,反映出行业开工不足的现状。价格方面,9月份产区玉米批发月均价为每斤1.15元,环比微跌0.5%,同比上涨3.7%。其中,东北地区均价为每斤1.12元,环比基本持平,同比上涨1.8%;华北黄淮地区为每斤1.18元,环比下跌0.8%,同比涨幅达5.6%。销区价格相对稳定,月均批发价维持在每斤1.20元,与上月持平,同比上涨1.9%。
国际市场则呈现出积极走势。美国作为全球主要玉米出口国,其出口检验数据表现亮眼。截至9月18日当周,美国玉米出口检验量达到132.9万吨,同比增长16%;2025/26年度累计出口检验量已达349.18万吨,同比大幅增长58.6%,完成美国农业部全年目标的4.62%。良好的出口前景提振了市场信心。价格方面,9月份美国墨西哥湾2级黄玉米平均离岸价为每吨205美元,环比上涨1.0%,同比上涨0.5%;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玉米主力合约(2512)收盘月均价为每吨166美元,环比上涨4.4%,同比上涨3.1%,显示出国际市场的回暖趋势。
随着国内价格小幅下行、国际价格温和回升,中美玉米之间的价格差距逐步缩小。9月份,美国墨西哥湾玉米离岸价折合人民币约每斤0.73元,比国内产区批发价低0.39元。若按进口配额内1%关税计算,国外玉米运抵我国南方港口的到岸税后价约为每斤1.06元,低于国内玉米到港价0.12元,价差较上月缩小0.01元;而配额外65%关税下的美国玉米到港成本高达每斤1.69元,显著高于国内市场价,不具备进口优势。这一价差结构抑制了高关税渠道的进口动力,也支撑了国内价格的基本稳定。
在进口方面,2025年前八个月我国玉米进口量持续处于低位。8月份单月进口量仅为3.62万吨,进口额0.09亿美元,环比分别下降35.1%和38.6%,同比降幅更是高达90.5%和90.8%。1—8月累计进口总量为87.72万吨,进口总额2.30亿美元,同比分别减少92.9%和93.2%。当前进口来源地主要集中在俄罗斯、巴西和乌克兰,三国合计占总进口量的87.8%,其中俄罗斯占比最高,达33.1%,成为我国玉米进口的重要供应方。进口量的锐减一方面受到国内外价差制约,另一方面也与国家对粮食安全的战略调控密切相关。
展望未来供需格局,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9月发布的最新供需报告预测,2025/26年度全球玉米产量预计为12.87亿吨,虽较上月下调200万吨,但仍比上年度增长4.7%;总消费量为12.81亿吨,同比增幅2.5%,较上月调降830万吨;贸易量预计达2.02亿吨,同比上升4.1%,较上月上调955万吨。全球期末库存预计为2.81亿吨,同比下降1.0%,库存消费比为22.0%,较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表明全球玉米市场仍处于供需紧平衡状态。
综合来看,后期国内玉米市场将以稳为主基调。当前贸易商正积极出售陈粮,库存水平偏低,对新粮采购意愿较强,且新季玉米开秤价格普遍高于去年,为市场价格提供一定支撑。虽然集中上市阶段可能带来短期回调压力,但在进口大幅缩减和国家储备调控政策的双重作用下,价格有望维持在合理区间运行。国际市场方面,美国国内乙醇生产及畜禽饲料对玉米的需求保持旺盛,叠加出口预期持续向好,预计将带动国际玉米价格继续温和回升,未来需密切关注南美种植进展与北美天气变化对市场情绪的影响。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