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几位养猪朋友聚在一起讨论了一个长期存在争议的话题——母猪免疫时,猪瘟和口蹄疫疫苗是否可以同时接种。有人认为两种疫苗可以左右两边分别注射,互不影响;也有人持反对意见,担心同时接种会加重猪只的免疫负担,甚至引发不良反应。这场讨论最终没有定论,但背后涉及的免疫原理和实际管理策略却值得深入探讨。
  众所周知,猪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烈性病毒病,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一旦暴发往往给猪场带来毁灭性打击。目前预防猪瘟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就是接种疫苗。虽然不少养殖户并非科班出身,但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然而,经验若缺乏科学依据,也可能埋下隐患。例如,有些猪场为了省事,将多种疫苗同时使用,看似提高了效率,实则可能适得其反。
  关于猪瘟疫苗的使用,有几点关键注意事项必须牢记。首先,无论是仔猪还是成年猪,免疫剂量应保持一致,一律采用肌肉注射,且不可因仔猪体型小而随意减少用量,否则难以激发有效抗体。其次,脾淋苗(脾脏淋巴组织疫苗)虽然免疫效果强,但应激反应明显,容易导致幼龄猪只死亡,因此1月龄以内的仔猪禁止使用。此外,怀孕母猪也不宜接种组织源性疫苗,以免引发流产或胎儿畸形。
  再来看口蹄疫疫苗,它属于灭活疫苗,通过引入灭活的病毒成分刺激猪体产生免疫应答。当免疫系统识别这些外来抗原时,会调动防御资源进行应对。然而,这一过程会使机体的整体抵抗力暂时下降,原本处于平衡状态的潜在病原体(如附红细胞体、弓形体、钩端螺旋体等)可能趁机活跃,导致继发感染。这也是为什么一些猪在接种后反而出现健康问题的原因之一。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在口蹄疫流行期间,有的猪场大猪几乎无死亡,而相邻猪场却损失惨重。深入调查发现,前者曾对猪群进行过两次猪瘟免疫,后者则一次未防。表面上看是口蹄疫致死,实则很可能是猪瘟在作祟。因为未免疫猪瘟的猪群本就处于亚健康状态,免疫力低下,一旦遭遇其他病原挑战,便迅速崩溃。可以说,口蹄疫只是‘导火索’,真正的‘地雷’是早已存在的猪瘟隐患。
  养殖专家提醒,许多猪场习惯在仔猪断奶后仅接种一次猪瘟疫苗,之后直到出栏不再加强免疫。这种做法风险极高。猪瘟抗体的保护期通常为3个月左右,超过这个时间,保护力就会显著下降。因此,如果猪群上次接种已超过三个月,建议先补打猪瘟疫苗,7天后再接种口蹄疫疫苗,避免免疫空窗期。
  对于存在呼吸道疾病(如气喘病)的猪群,更应谨慎处理。专家建议,在疫苗接种前先进行为期7天的药物治疗,控制基础病。尤其是大猪,由于饲养周期长,体内潜藏的隐性感染较多,包括血液原虫病、慢性细菌感染和病毒携带等情况。因此,在防疫前一周可在饲料中添加广谱抗菌药和抗原虫药物,全面提升猪只健康水平,确保疫苗能发挥最佳效果。
  综上所述,猪瘟与口蹄疫疫苗是否可以同时接种,并非简单的‘能’或‘不能’,而是要根据猪群的健康状况、免疫历史和管理条件综合判断。科学免疫的核心不是追求速度和便利,而是确保每一只猪都能建立起稳固的免疫屏障。只有打好基础,才能真正抵御疫病的侵袭。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