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生猪价格迎来连续三天的上涨,市场情绪有所回暖。据猪好多数据监测显示,10月17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已达到11.17元/公斤,较前一日再上涨0.05元/公斤。若叠加此前两日的涨幅,累计已上涨0.13元/公斤,呈现出“三连涨”的良好态势。然而,在这看似乐观的行情背后,部分地区的涨势已出现放缓迹象,引发市场对本轮反弹能否持续的广泛讨论。
从全国区域分布来看,当前猪价仍以普遍上涨为主。在全国31个省市中,有20个地区实现价格上涨,11个地区出现回落。其中,东北和华北地区表现相对强劲,单日涨幅维持在0.04至0.22元/公斤之间,成为支撑整体行情的主要力量。而华中、华东、华南及西南等主要消费区域,则普遍出现涨幅收窄、上涨范围缩小的情况,显示出市场动力正在减弱。
深入分析此轮猪价上涨的原因,业内普遍认为,核心驱动力来自“二次育肥”行为的集中入市。随着前期猪价持续低迷,部分养殖户和投机资金判断底部已现,开始抄底买入标猪进行二次育肥,短期内大幅提升了对生猪的需求,从而推动价格阶段性回升。然而,这种由情绪和短期操作主导的上涨,并未得到基本面的有力支撑。
事实上,无论是上游饲料销量的疲软,还是下游白条猪肉市场走货缓慢的现实,都表明当前猪肉消费尚未真正回暖。屠宰企业开工率偏低,终端需求缺乏实质性增长,使得本轮涨价更像是“情绪市”的产物。一旦二次育肥热情降温,市场需求便难以承接过快的涨价节奏,导致涨势乏力。
展望后市,在生猪整体供应充足、能繁母猪存栏量仍高于正常保有量的背景下,供大于求的基本面短期内难以扭转。因此,当前的价格反弹更像是一次短暂的情绪修复,而非趋势性反转。尽管进入四季度后,随着节假日增多和季节性消费旺季的到来,猪价重心上移仍是大概率事件,但至少在10月份,尚不具备持续大幅上涨的基础。
在此情况下,专家建议广大养殖户保持理性,避免盲目压栏惜售或跟风进行二次育肥。应密切关注市场供需变化,合理安排出栏节奏,防范因集中出栏或需求不及预期带来的价格回调风险。唯有稳扎稳打,才能在波动加剧的市场环境中实现稳健经营。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