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4日,我国非洲猪瘟疫苗研发迈出里程碑式一步。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由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牵头,联合国药动物保健有限公司、金宇保灵生物药品有限公司等六家科研机构与企业共同研制的非洲猪瘟亚单位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批件编号为2025058。这一重要进展标志着我国在应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据悉,本次临床试验由金宇保灵具体承担,将在湖北、江西、河北、甘肃等多个省份的规模化养猪场同步开展,试验周期将持续至2027年7月,为后续疫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估提供关键数据支持。
  此次获批的非洲猪瘟亚单位疫苗采用先进的基因工程技术,选取病毒的关键抗原蛋白片段作为免疫原,能够在不使用完整活病毒的前提下激发猪只的特异性免疫反应。由于疫苗中不含具有复制能力的病原体,因此具备较高的生物安全性,从根本上避免了因疫苗使用导致病毒传播或变异的风险。然而,亚单位疫苗也存在免疫原性相对较弱的挑战,通常需要配合高效的免疫增强剂(佐剂)以提升保护效果。同时,这类疫苗的生产工艺复杂、成本较高,对规模化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研发团队表示,已在佐剂筛选和表达系统优化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有望实现高效、稳定的量产能力。
  非洲猪瘟自爆发以来,一直是全球养猪业面临的最严峻威胁之一。该病具有高致死率、传播途径多样、环境耐受性强等特点,一旦暴发往往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尽管多国持续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疫苗攻关,但截至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无一款被广泛认可并商业化应用的非洲猪瘟疫苗。此前,越南曾在2022年尝试推出基因缺失型活疫苗,但由于存在潜在毒力返强和环境释放风险,最终被紧急叫停。在此背景下,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于2025年5月正式发布全球首个非洲猪瘟疫苗国际技术标准,明确指出合格疫苗必须同时满足‘有效性’‘安全性’和‘毒株匹配性’三大核心指标,为各国研发工作提供了权威指导。我国此次推进的亚单位疫苗正是严格对标这一国际标准而设计。
  尽管临床试验的启动令人振奋,但疫苗从试验到正式上市仍需经历严格的审批流程。接下来,研发团队将根据临床试验结果整理申报材料,提交新兽药注册申请。农业农村部将组织专家对疫苗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质量可控性进行全面评审,只有通过审评并获得新兽药证书及产品批准文号后,疫苗方可投入市场销售和使用。按照现行法规和技术审评节奏,若一切顺利,该疫苗最早有望在2027年7月之后实现有条件上市,但具体时间仍取决于试验数据表现和审批进度,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尽管疫苗研发取得积极进展,现阶段非洲猪瘟防控仍应坚持以生物安全为核心的根本策略。广大养殖场户切不可因疫苗消息而放松警惕,必须持续强化人员、车辆、物资进出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杜绝泔水喂猪等高风险行为。同时,应密切关注农业农村部等官方渠道发布的权威信息,科学应对疫情动态。疫苗是未来防控体系的重要补充,但在其真正落地应用前,扎实的日常防疫措施仍是保障生猪生产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