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乳猪教保料的配方设计中,鱼粉因其出色的适口性和高营养价值,长期以来被视为优质动物蛋白的首选原料。它不仅富含易消化吸收的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还含有促进乳猪生长发育的未知生长因子,对乳猪早期采食、肠道发育和免疫力提升具有显著作用。然而,由于鱼粉价格较高,且不同产地、加工工艺和品质等级之间的价差明显,市场上以次充好、掺杂使假的现象屡见不鲜。一旦饲料企业使用了不符合标准的劣质鱼粉,不仅无法发挥其应有的营养功能,反而可能导致氨基酸失衡、消化障碍、采食量下降,严重时影响乳猪的生长速度和健康状况。
  基于长期在全国各大饲料企业一线实地考察鱼粉品质的经验,并结合乳猪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行业专家总结出评估鱼粉质量的十大核心标准,为教保料生产企业提供科学、实用的筛选依据。这些标准涵盖感官特性、物理形态、化学指标等多个维度,能够全面判断鱼粉的新鲜度、纯度和营养价值。
  首先是‘入口即化的口感’。优质新鲜的鱼粉在口中轻抿即可散开,质地细腻,无粗糙感;而劣质或存放过久的鱼粉则往往含而不化,伴有明显的哈喇味、苦味甚至霉味,这是脂肪氧化或蛋白质腐败的典型表现。其次是‘深浅不一的色泽’。真正的全鱼粉由鱼眼、鱼鳞、鱼骨、鱼刺、鱼肉以及少量虾蟹壳等组成,呈现出自然的深浅交错的纤维结构;而掺假鱼粉通常颜色均一,缺乏天然组分的多样性,可能是用羽毛粉、皮革粉或其他替代物混合而成。
  第三是‘淡淡的鱼片香味’。新鲜鱼粉应散发出类似烤制鱼片的清香,令人食欲增强;若闻到浓烈的腥臭味、氨气味或酸败味,则说明原料已发生腐败或储存不当。第四是‘规则的粉碎粒度’。优质鱼粉经过完整的切碎、蒸煮、压榨、干燥、冷却和筛分工艺后,呈均匀颗粒状粉末;而劣质鱼粉常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处理,外观如面粉般细腻,甚至呈糊状,这往往是掺入非蛋白氮或填充物的信号。
  第五项标准是‘澄清无杂的上清液’。将鱼粉加入水中搅拌静置后,优质产品上层液体清澈透明,无漂浮物或沉淀;而掺杂有机杂质(如血粉)或无机物质(如沙石、石粉)的鱼粉则会出现浑浊、悬浮物或底部沉积,直观反映其纯净度问题。第六项关注‘符合标准的酸价’。酸价反映脂肪氧化程度,过高意味着不饱和脂肪酸大量降解,产生有害自由基和异味,不仅降低能量价值,还可能损伤乳猪肝肠系统。
  第七是‘合理的灰分含量’。灰分代表矿物质总量,正常鱼粉应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若出现高蛋白伴随高灰分的情况,可能掺入了石粉、沸石粉等无机填充物;而低蛋白高灰分则提示鱼骨比例偏高,有效蛋白不足。第八项是‘平衡的钙磷比’。优质鱼粉的钙磷比例接近理想值,若钙异常偏高而磷偏低,可能掺有碳酸钙、贝壳粉等廉价钙源;反之,磷过高而钙偏低,则可能存在鱼溶浆或鱼油添加,影响配方精准性。
  第九项指标为‘挥发性盐基氮(TVB-N)’。该数值直接反映蛋白质的腐败程度,数值越高说明原料在加工前已开始变质,氨基酸被严重破坏,营养价值大幅下降。值得注意的是,红鱼粉若TVB-N过低,也可能是人为添加酸性物质掩盖腐败迹象,属于隐蔽性掺假手段。最后一项是‘组胺含量’。组胺来源于鱼类组织中组氨酸的微生物脱羧反应,是衡量原鱼新鲜度的重要标志。组胺超标会强烈刺激乳猪胃肠黏膜,引发炎症、出血甚至溃疡,严重影响消化功能和生长性能。
  综上所述,科学评估鱼粉品质不能仅依赖单一指标,必须结合感官、理化和生物学特性进行综合判断。对于专业生产教保料的企业而言,建立严格的鱼粉验收体系,严格执行上述十大标准,不仅是保障产品质量的基础,更是维护乳猪健康成长、提升养殖效益的关键举措。唯有从源头把控原料品质,才能真正实现高效、安全、可持续的乳猪营养管理。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