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是仔猪腹泻高发期,全国各地养殖场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养猪业的健康发展。随着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加大,仔猪因环境变化和生理特点更容易出现腹泻问题。因此,做好科学防控工作至关重要。通过加强饲养管理、优化环境条件和提升营养供给,可以有效降低仔猪腹泻的发生率,保障仔猪健康成长。
  首先,保温是预防秋冬仔猪腹泻的关键环节。水泥地面导热性强,容易导致仔猪腹部受凉,引发胃肠道痉挛和蠕动加快,从而诱发腹泻。为此,建议采用木地板或地暖系统来维持地面温度,小规模养殖户也可考虑使用火炕等传统方式增强保暖效果。同时,应全面检修猪舍,确保无穿堂风、漏风点,保持圈舍密闭性和稳定性。判断温度是否适宜可通过观察仔猪行为:若仔猪均匀分散卧睡在保温区,说明温度适中;若出现扎堆现象,则提示温度过低;若远离保温区,则可能温度过高,需及时调整。
  其次,确保新生仔猪尽早吃上并吃足初乳极为重要。初乳富含免疫球蛋白、能量和多种活性物质,不仅能迅速补充能量、增强体质,还能显著提高仔猪的免疫力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在寒冷季节,部分弱小或活力不足的仔猪往往无法自主找到乳头,甚至因低温而冻僵,失去吸吮能力。此时必须进行人工辅助哺乳,并固定其乳头位置,保证每头仔猪都能获得充足的初乳摄入,为后续生长打下坚实基础。
  控制采食量也是预防腹泻的重要一环。低温环境下,仔猪为维持体温会本能地增加采食量,但过度进食易造成消化负担,导致吸收不良性腹泻。相反,刚断奶的仔猪由于断奶应激,可能出现食欲下降甚至拒食,进而引发饥饿性腹泻。因此,必须根据仔猪日龄和生理状态合理调控饲料供给,避免忽多忽少,保持饮食规律稳定。
  在断奶前尽早引入教槽料,有助于提前锻炼仔猪的消化系统功能。建议从7日龄开始,在仔猪活动频繁的区域如保温箱进出口附近撒放少量新鲜教槽料,吸引其嗅闻和舔食,每天更换2至3次以保持清洁与适口性。两周龄后可将饲料放入专用料槽,实行‘少喂多餐’原则,每次投喂量以4小时内吃完为宜。目标是在断奶前每头仔猪累计补饲不少于600克,从而帮助其建立对植物性饲料的适应能力,减少因日粮抗原引起的过敏反应,顺利过渡到断奶后的全价饲料阶段。
  此外,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直接影响仔猪健康状况。母猪体质虚弱不仅会影响仔猪出生质量,还会降低乳汁中的营养成分和抗体含量,间接增加仔猪腹泻风险。因此,生产中应提高哺乳母猪日粮的营养浓度,适当添加优质油脂以提升能量水平,并选用高消化率的蛋白原料如优质鱼粉、豆粕和肉骨粉,同时补充复合氨基酸,确保氨基酸平衡。严禁饲喂霉变饲料,防止毒素通过乳汁传递给仔猪。
  最后,还需加强其他方面的日常管理工作。在实施断脐、断尾、剪牙、剪耳号等操作时,应尽量减少对仔猪的应激刺激,操作前后严格消毒器械和创口,防止细菌或病毒感染。同时要及时注射铁剂和维丁胶性钙,预防贫血和维生素缺乏症。猪舍环境必须保持清洁干燥,粪便和尿液应及时清除,避免积水和潮湿。切忌用水直接冲洗地面,以防湿度上升和温度骤降,破坏保温效果。通过全方位精细化管理,才能真正实现仔猪安全越冬、健康生长的目标。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