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畜牧业经济持续稳中向好发展,生猪养殖作为畜牧产业的重要支柱,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增收和实现人才回流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膳食结构持续优化的背景下,市场对优质生猪产品的需求日益旺盛,倒逼传统粗放式养殖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转型升级。然而,伴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粪污产生量急剧增加,若处理不当,将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当前粪污处理普遍存在环保意识薄弱、设施配套不足、种养循环脱节以及消纳用地不匹配四大共性问题,已成为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瓶颈。在国家“双碳”战略目标下,推进粪污高效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已成为实现畜牧业绿色转型的核心任务。
  未经妥善处理的生猪粪污会对环境造成系统性破坏。其污染物可通过土壤渗透、气体挥发和地表径流等途径扩散,形成‘土壤—空气—水体’三位一体的污染链条。首先,在土壤方面,大量集中排放的粪污若缺乏足够的消纳土地或完善的收储运体系,极易导致随意堆放或直接排放。其中未被消化的有机物和重金属元素长期积累,超出土壤自净能力,引发土壤板结、透气性下降、盐碱化加剧等问题,严重影响耕地质量和农作物生长。其次,在空气质量方面,猪粪在自然条件下发生厌氧分解,释放出氨气、硫化氢及挥发性有机物等有害气体,不仅恶臭扰民,还会危害人畜呼吸系统健康,尤其在通风不良的养殖场内更为突出。最后,在水质污染方面,粪污或经雨水冲刷进入周边沟渠、河流,或直接排入水体,导致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富集,诱发水体富营养化,藻类暴发,溶解氧降低,严重破坏 aquatic 生态平衡。
  为应对上述环境挑战,多种粪污处理技术已在实践中广泛应用。其中,好氧堆肥技术是处理固体粪便的核心手段,主要包括预处理、主发酵和后熟三个阶段。整个过程需经历7至21天的高温发酵期(温度维持在50~55℃),由嗜热菌主导有机物降解,随后进入15至30天的腐熟期,使物料转化为稳定腐殖质。该过程必须遵循‘防雨、防渗、防溢流’的‘三防’原则,并配备雨水导流与渗滤液收集系统,确保无二次污染。此外,异位发酵床技术也逐渐推广,通过将谷壳、稻壳、锯末等材料与微生物混合制成厚达0.8~1.3米的垫料层,实现粪尿原位分解,显著减少臭味并抑制病原菌滋生,每头猪约需0.33立方米垫料即可有效处理排泄物。
  对于液体粪污和高浓度有机废水,厌氧发酵技术成为大型养殖场的首选方案。该技术利用密闭反应器中的微生物将粪污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沼气,经脱硫、脱水处理后可用于发电或供热,实现能源回收。尽管该技术在南方地区效果显著,但在北方冬季低温环境下产气效率明显下降,限制了其全年稳定运行。与此同时,臭气控制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普遍采用复合型微生物除臭剂喷洒于栏舍和粪污处理区域,能够高效分解氨气、硫化氢等恶臭气体,改善场区空气质量,提升人畜健康水平。这些技术的协同应用,为构建清洁、高效的现代养殖体系提供了坚实支撑。
  在资源化利用层面,已形成能源化、肥料化和种养结合三大主流模式。能源化利用以建设沼气工程为核心,将猪粪、秸秆等有机废弃物进行厌氧发酵,生成沼气用于发电或提纯为生物天然气,同时产生的沼渣、沼液还田施用,实现‘变废为宝’。该模式适合具备一定规模和周边能源需求的大型养殖场,有助于减少化石能源依赖,推动农业循环经济。肥料化利用则聚焦有机肥生产,通过干清粪方式收集固体粪便,加入秸秆和发酵菌剂,调节水分至55%~60%,采用条垛式或槽式工艺进行翻抛发酵,最终制成无臭、松散的有机肥原料。经造粒、干燥、包膜等深加工后,可形成商品化生物有机肥,富含有机质和微量元素,能有效改良土壤结构、提升地力、改善农产品品质。
  最具发展潜力的是种养结合循环利用模式。该模式强调‘以地定养、以养促种’,通过土地流转或合作机制建立配套种植基地,实现粪污就近还田。具体流程包括:固体粪便经转运、搅拌、堆沤腐熟后制成有机肥;污水则经过暂存、固液分离、生物处理和黑膜沼气池发酵,最终将沼液储存并在施肥季节精准还田。这一闭环系统不仅降低了运输和处理成本,还打通了‘最后一公里’难题,真正实现了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闭环管理。越来越多的养殖场正以此为基础,向标准化、生态化、清洁化方向转型,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为进一步提升粪污资源化利用效率,必须从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示范引领三方面协同发力。首先,各级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落实《‘十四五’全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种养结合建设规划》要求,鼓励养殖场申请专项资金,完善处理设施,健全台账管理制度。其次,要强化科技赋能,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引进智能快速好氧发酵机、涡解一体机、太阳能智慧气候发酵仓等先进设备,提升处理效率与自动化水平。同时,依托科技特派员制度和‘三农’培训平台,普及环保理念和技术知识,增强从业人员的生态责任感。最后,应深入挖掘典型经验,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路径和运营机制,通过现场观摩、案例教学等方式加强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推动生猪养殖业走上绿色、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