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第41周,国内生猪市场整体呈现供应充足、需求偏弱的格局。从供应端来看,生猪出栏量维持高位,养殖企业出栏计划环比增加,市场供应压力依然显著。9月份部分养殖户为迎接中秋国庆双节而推迟出栏,导致10月上中旬集中出栏现象明显,叠加节后消费回落,形成阶段性供应过剩的局面。此外,由于价格持续走低,部分养殖场出现被动压栏情况,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供给压力。
  在出栏体重方面,当前大型养殖集团的生猪出栏均重保持相对稳定,主流区间仍集中在120至125公斤之间。尽管近期生猪价格快速下行,已有部分企业开始调整策略,计划适度提升出栏体重以争取更高收益,但整体尚未形成普遍趋势。这一稳定的出栏结构有助于缓解市场对超大猪集中投放的担忧,也为后期价格波动提供了缓冲空间。
  二次育肥方面,目前多数二次育肥户处于空栏观望状态。受前期亏损影响,该群体入市态度趋于谨慎,补栏积极性不高。然而,10月是年内进行二次育肥的最后一个关键窗口期,随着生猪价格回落至较低水平,已对部分资金实力较强的养殖户形成一定吸引力。若后续价格企稳或出现反弹迹象,不排除二次育肥情绪逐步回暖的可能性,从而对猪价形成阶段性支撑。
  在疫病和天气因素方面,近期全国南北方气温逐步下降,秋季气候特征显现,有利于生猪生长。但部分地区猪病仍呈点状散发态势,个别区域疫情有所加重,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疾病和腹泻类问题。不过,当前疫情整体可控,尚未对全国范围内的生猪产能造成实质性冲击,生产秩序基本稳定。
  需求端表现相对疲软,未能有效提振市场。屠宰企业开工率在节后明显下滑,中秋节期间的备货高峰结束,屠宰量大幅回落。由于养殖端出栏积极,屠宰企业在采购过程中议价能力较强,每日收购计划完成较为顺利,反映出供应宽松的局面。同时,白条猪肉在终端市场的走货速度偏慢,批发市场成交量低迷,经销商拿货意愿不强,整体购销氛围清淡。
  消费层面,尽管已进入传统消费旺季,但实际需求恢复节奏缓慢,居民消费增量有限,餐饮及团膳渠道并未出现明显回暖。随着10月下旬气温进一步下降,腌腊 season即将启动,南方地区对肥猪的需求有望逐步释放,或将带动整体消费温和回升。然而,在宏观经济环境和消费习惯变化背景下,今年的季节性拉动效应可能弱于往年。
  综合供需两端形势,预计下周全国北方地区标准体重生猪价格将维持震荡运行,主流均价区间在每公斤11.1元至11.6元之间波动。短期内缺乏明显的上涨驱动因素,市场仍以消化前期积压供应为主。未来走势将高度依赖于消费回暖进度、二次育肥入场节奏以及养殖端出栏心态的变化。总体来看,猪市正处于供需博弈的关键阶段,价格或将在低位反复震荡,等待新的突破契机。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