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养猪日常里,猪耳朵常被忽略——它不只是猪的“听觉器官”,更是反映健康状况的“晴雨表”。从颜色变化到形态异常,猪耳的细微表现,可能正预警着疾病风险。今天就带大家读懂猪耳的“健康密码”,早发现早应对,减少养殖损失。
一、先看“颜色”:不同色号,对应不同健康问题
猪耳皮肤颜色是最直观的信号,正常情况下呈淡粉色、光滑有弹性;一旦出现以下颜色异常,需立即排查:
耳朵发紫:最需警惕的信号之一,多与“血液循环障碍”相关。若伴随精神沉郁、体温升高(40℃以上),可能是猪瘟、蓝耳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等重症;若仅耳朵尖发紫、体温正常,可能是环境低温导致的局部冻伤,需及时保暖。
耳朵苍白:常见于“贫血或营养不良”。若仔猪耳朵苍白、消瘦、被毛粗糙,可能是缺铁性贫血(需补充铁剂);若成年猪苍白伴随腹泻、便血,需排查寄生虫(如蛔虫、球虫)或慢性消耗性疾病。
耳朵发黄:提示“肝胆问题或血液疾病”。若猪耳、眼结膜、皮肤同时发黄,可能是黄疸性肝炎、附红细胞体病(俗称“红皮病”),需结合粪便颜色(若粪便变浅、尿液发黄,肝胆问题概率更高)进一步诊断。
二、再看“形态”:下垂、肿胀、结痂,都不是小事
除了颜色,猪耳的形态变化也暗藏隐患,尤其要关注以下3种情况:
1. 耳朵下垂:若单侧或双侧耳朵突然下垂、无力竖起,需分情况判断。幼猪可能是打架咬伤耳神经,或饲料中缺乏维生素B族(需补充复合维生素);成年猪若伴随食欲下降、咳嗽,可能是呼吸道疾病(如支原体肺炎)导致的精神萎靡,需观察呼吸频率是否异常。
2. 耳朵肿胀:常见两种类型——若耳内侧肿胀、摸起来柔软有波动感,多是“血肿”(打架撞击或蚊虫叮咬后抓伤引发),可在肿胀处消毒后穿刺放液,再涂抹消炎药膏;若耳朵整体红肿、发热,伴随猪只烦躁蹭墙,可能是“过敏性皮炎”(如接触刺激性消毒剂、蚊虫叮咬过敏),需更换消毒产品并涂抹抗过敏药膏。
3. 耳朵结痂、脱皮:多与“体外寄生虫或皮肤病”有关。若耳缘、耳内侧有白色皮屑、结痂,猪只频繁甩耳、抓挠,可能是疥螨(需用伊维菌素驱虫)或真菌性皮炎(可涂抹酮康唑软膏);若结痂处有渗出液、发臭,需警惕细菌感染,需配合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治疗。
三、日常护耳:做好2件事,减少健康风险
猪耳健康离不开日常管理,做好这两点,能从源头降低问题发生率:
定期驱虫+环境防蚊:体外寄生虫(疥螨、蜱虫)常寄生在耳内,每月用驱虫药(如阿维菌素)拌料一次;夏季蚊虫多,在猪舍安装防蚊网,傍晚喷洒驱蚊剂,避免蚊虫传播疾病。
避免应激+补充营养:打架、运输、环境突变易导致猪应激,进而出现耳朵发紫、下垂,需保持猪舍安静,分群时避免强弱混养;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电解多维,增强猪群抵抗力,减少因营养缺乏导致的耳部问题。
猪耳虽小,却是养猪人判断健康的“小窗口”。日常多观察、早干预,就能让猪群少生病、长得好,守住养殖收益!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殖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