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0日,智农通APP行情宝数据显示,全国生猪均价为13.34元/公斤,较昨日下跌0.06元/公斤,月环比跌幅达3.61%,同比更是大幅下跌32.1%。全国均价已连续8日呈现下滑趋势,市场情绪整体偏弱。
从区域价格来看,全国22个省份生猪均价下跌,仅2个省份出现上涨,其余省份价格基本稳定。广西成为均价最低的省份,外三元生猪价格为12.10元/公斤;福建(除海南外)则以14.40元/公斤位居全国最高。其中,陕西跌幅最大,环比下跌0.20元/公斤;而江西则出现小幅反弹,成为少数逆势上涨的地区之一。
从供需结构来看,当前生猪供应端压力持续释放,养殖主体出栏节奏保持平稳,但部分区域出现了低价惜售的现象。需求端则相对疲软,屠宰企业订单未见明显改善,终端市场对高价白条肉的接受度不高,供需博弈中价格重心持续下移。
区域市场方面,东北地区虽有养殖户尝试通过调整出栏节奏来稳定价格,但由于终端需求低迷,市场支撑力不足。华北、华东及西南等主产区普遍面临价格下行压力,区域内出栏积极性较高,但消费端消化速度未能同步提升,导致阶段性供过于求,加剧了价格下跌趋势。相较之下,华中部分区域价格表现较为坚挺,个别省份出现小幅波动,主要受益于区域消费市场的阶段性回暖。
市场情绪方面,养殖端对后市预期趋于谨慎,多数主体采取随行就市策略,仅在价格触及心理底线时出现短暂惜售行为。屠宰环节则延续按需采购模式,对高价原料的接受意愿较低,部分企业甚至通过下调收购价来控制成本。这种双向压制的态势,使得价格反弹缺乏持续动力,市场进入低位震荡整理阶段。
从影响后市的关键变量来看,供应端的出栏节奏管理将成为未来重要观察点。随着气温逐步下降,生猪生长效率有望提升,可能带来阶段性供应增量。然而,养殖主体的出栏意愿仍是决定市场实际供给的核心因素。需求端方面,中秋、国庆双节临近,或带来消费端的边际改善,但具体改善幅度仍需观察终端市场的恢复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今日政策层面传来消息,9月16日,25家龙头猪企将齐聚北京,召开生猪产能调控企业座谈会。市场普遍猜测,此次会议或将推动生猪产能调减进程,从而对猪价形成一定支撑。受此预期影响,生猪期货今日全线飘红,市场情绪有所提振。
综合供需两端的动态变化来看,预计短期内市场价格将继续维持窄幅波动格局。一方面,连续下跌后的技术性修复需求叠加养殖端惜售情绪,可能形成短期支撑;另一方面,消费需求疲软和供应压力持续存在,将限制反弹空间。
对于从业者而言,建议密切关注屠宰企业开工率变化及终端市场走货速度,合理安排出栏节奏,在保障资金流动性的前提下,把握可能出现的阶段性机会窗口。对于中长期布局,需重点关注能繁母猪存栏结构优化进度以及养殖成本控制成效,这些因素将决定未来市场格局的演变方向。
在此也提醒广大养殖户:‘猪价涨了别贪心,跌了别恐慌!当前市场波动较大,一定要根据自身资金和存栏情况灵活调整策略。与其赌行情,不如把猪养好,降低成本才是硬道理!’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