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猪过程中,猪肺病是让养殖户头疼的问题,它不仅影响猪的健康,还关乎养殖效益。今天就带大家深入了解猪肺病,教你有效防治,守护猪群健康。
一、猪肺病是什么
猪肺病,学名猪巴氏杆菌病,又叫猪肺疫 ,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发的急性传染病,俗称“锁喉疯”或“肿脖子瘟”。这种病菌在动物体内广泛存在,正常情况下,猪的鼻腔或扁桃体中就可能携带,但在某些因素刺激下,病菌会大量繁殖,引发疾病。
二、发病原因大揭秘
1. 环境因素:秋末春初,气候多变,忽冷忽热;南方的潮湿闷热季节,都容易诱发猪肺病。圈舍通风不良,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积聚,湿度大,卫生条件差,为病菌滋生创造了条件。
2. 饲养管理不当:饲料单一、营养不均衡,猪只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长途运输、频繁转群、混群,会让猪产生应激反应,导致免疫力降低,容易感染病菌。
3. 猪群自身因素:部分猪上呼吸道带菌,成为潜在传染源。幼猪和中猪免疫系统不完善,抵抗力弱,是高发群体。
三、症状表现早知道
1. 最急性型:发病突然,常常看不到任何症状,猪就突然死亡,有的猪可能在死亡前体温急剧升高,可达41℃以上,可视黏膜发绀,呼吸极度困难 ,颈部、咽喉部位呈现急性黏性肿胀,触之坚硬热痛,严重时肿胀蔓延至耳根和颈部,口鼻流出白色或血色泡沫 ,病程短,数小时至1天内就会死亡。
2. 急性型:体温升高到41 - 42℃,食欲废绝,精神萎靡。呼吸困难,常呈犬坐姿势,伸长头颈呼吸,发出喘鸣声 。咽喉部红肿、发热、坚硬,严重时向后延及胸前。口鼻流出泡沫,可视黏膜发绀,腹侧、耳根和四肢内侧皮肤出现红斑。有的猪还会咳嗽,胸部触诊疼痛,有的初期便秘,后期腹泻,多因窒息死亡,病程几天不等,不死的会转为慢性。
3. 慢性型:主要表现为慢性肺炎和慢性胃炎症状 ,持续性咳嗽,呼吸困难,鼻流出黏性或脓性分泌物 ,关节肿胀,身体时好时坏,长期消瘦,生长迟缓,若不及时治疗,多在2周以后衰竭而死。
四、防治措施要做好
1. 疫苗预防:每年定期给猪注射猪肺疫氢氧化铝甲醛菌苗,一般幼猪皮下注射3毫升,成年猪5毫升,注射后14天左右可获得较强免疫力,免疫期为半年 。疫苗防疫是预防猪肺病的重要手段,但不同疫苗效果有差异,要选择质量可靠的产品,并严格按照说明使用。
2. 加强饲养管理: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保证猪只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猪的抵抗力。保持圈舍清洁卫生,定期清扫、消毒,每周至少消毒2 - 3次 ,可用过氧乙酸、氢氧化钠等消毒剂。加强通风换气,降低圈舍湿度和有害气体浓度,为猪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减少应激因素,避免长途运输、突然换料、混群等,必须进行时,提前做好抗应激措施,如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维生素C、电解多维等 。
3. 药物防治:一旦发现病猪,立即隔离治疗,防止疾病传播。治疗时,由于多杀性巴氏杆菌易产生耐药性,有条件的最好先做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常用药物有青霉素、链霉素、头孢噻呋钠、氟苯尼考等 。如青霉素,每千克体重2 - 3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天2 - 3次;头孢噻呋钠,每千克体重5毫克,肌肉注射,每天1次 。对病情严重的猪,可配合使用地塞米松、氨茶碱等药物,缓解症状。对假定健康猪,用抗生素进行预防,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阿莫西林、多西环素等 ,连用5 - 7天 。
4. 病死猪处理:病死猪要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随意丢弃、出售或食用,可采用焚烧、深埋等方法,防止病菌扩散。
猪肺病虽然危害大,但只要我们了解它的发病原因、症状表现,做好防治措施,就能有效降低发病率,保障猪群健康,提高养殖效益。如果你在养猪过程中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殖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