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气温逐渐升高,肉类储存不当容易滋生细菌,而猪链球菌就是其中不容忽视的一种。它看似不起眼,却可能悄悄威胁我们的健康,今天就来好好聊聊这个“潜伏者”,教你如何科学防范。

什么是猪链球菌?

猪链球菌是一种常见于猪体内的细菌,主要存在于猪的呼吸道、消化道和血液中。健康猪可能携带这种细菌而不发病,但当猪免疫力下降或受到外伤时,可能引发猪的败血症、脑膜炎等疾病。

更需要注意的是,人也可能被猪链球菌感染。人类感染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病猪或带菌猪的组织、血液,或食用未煮熟的受污染猪肉,细菌经皮肤伤口、口腔黏膜进入人体。

感染猪链球菌后有哪些症状?

人感染猪链球菌后,症状轻重不一,常见的有这几种:

轻症:发热、头痛、浑身乏力,类似普通感冒,容易被忽视。

重症:可能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9℃)、寒战、关节疼痛,严重时会引发脑膜炎(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颈部僵硬)、败血症,甚至导致休克、器官衰竭,危及生命。

如果近期接触过生猪肉,或吃了没熟透的猪肉后出现上述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接触史,以便尽早诊断治疗。

如何远离猪链球菌感染?

防范猪链球菌,关键在“阻断传播”和“科学处理”,记住这几点:

1. 处理生肉时做好防护:接触生猪肉前戴手套,避免皮肤有伤口时直接接触;处理完生肉后,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刀具、砧板要彻底清洗消毒,避免生熟交叉污染。

2. 肉类务必彻底煮熟:猪链球菌怕高温,猪肉、猪肝、猪腰等肉类要煮至全熟,确保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避免吃“七分熟”“带血丝”的猪肉制品。

3. 购买正规渠道的肉品:选择经过检疫的猪肉,避免购买来源不明、未经检验的肉类,降低接触带菌肉的风险。

4. 养猪户和屠宰从业者需格外注意:长期接触生猪的人群,要做好个人防护,定期消毒工作环境,出现伤口及时处理,避免感染。

猪链球菌虽然有威胁,但只要我们做好防护、把好“入口关”,就能有效降低风险。高温煮熟、勤洗手、生熟分开,这些简单的习惯,就是保护自己和家人的“第一道防线”。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殖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