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猪肉产量和消费量长期占据肉类总量的六成左右,是居民膳食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农业农村部最新调度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生猪产能阶段性偏高,存在生产过剩和价格剧烈波动的潜在风险。为此,相关部门正着手实施生猪产能综合调控措施,计划引导调减约100万头能繁母猪,以维护市场稳定。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截至6月末,全国生猪存栏量达到4.24亿头,同比增长2.2%。其中,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043万头,超出正常保有量的103.7%,接近产能调控的合理区域上限。与此同时,5月龄以上中大猪的存栏数量以及上半年新生仔猪的数量均处于历史高位,预示着下半年及春节后生猪出栏量将显著上升。
农业农村部生猪产业监测预警专家朱增勇指出,若不及时进行调控,可能出现猪价在传统消费旺季依然低迷的情况。特别是明年上半年,尤其是春节后,生猪养殖行业可能面临亏损风险。他强调,当前我国生猪产业正处于第六轮‘猪周期’,尽管生产效率不断提升,但受消费增长放缓影响,市场仍存在生产波动大、价格起伏剧烈的问题。数据显示,8月第一周全国生猪均价已降至每公斤14.53元,同比下降了28.1%。
为应对当前形势,农业农村部组织专家进行会商研判,并决定实施生猪产能的综合调控措施。按照当前的生产和消费趋势,全国需再调减约100万头产能,将能繁母猪总量控制在3950万头左右。此举旨在避免生猪供应过剩,稳定市场价格,保障养殖户的合理收益。
朱增勇进一步建议,应引导生猪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合理淘汰低效能繁母猪,适当减少能繁母猪存栏量。同时,减少二次育肥行为,控制肥猪出栏体重,严禁盲目新增产能。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产能布局,避免‘拼规模’式的无序扩张,从而降低后期供过于求带来的市场风险,实现生猪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