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生猪市场迎来重要转折点。养殖端出栏热情高涨,供应压力持续加大,而消费端需求相对疲软,供需失衡态势明显。在此背景下,国家及时启动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计划。6月9日,华储网发布通知,宣布将于6月11日进行1万吨冻猪肉的竞价收储。这一政策信号迅速提振了市场信心,猪价自当日起逐步回升。截至6月12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达到14.05元/公斤,呈现持续上涨趋势。
当前生猪市场整体呈现“由跌转涨”的走势,南北地区猪价普遍飘红。一方面,由于前期价格重心下移,养殖户惜售情绪增强,集团企业挺价意愿上升,适重猪源出栏减少,屠宰企业收购难度有所增加;另一方面,消费需求边际改善,部分区域二育户开始入场补栏,进一步支撑猪价上行。不过,专家指出,此次上涨更多是情绪推动的结果,若缺乏实质性利好支撑,后续猪价走势仍需关注供需节奏变化。
本次收储被视为今年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冻肉收储行动。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6月第一周全国猪粮比为5.51,虽环比微升,但仍处于低位运行状态。根据发改委设定的预警机制,当猪粮比连续三周处于5:1至6:1区间,或能繁母猪存栏量出现明显下降时,将考虑启动临时收储措施。本轮收储正是基于生猪价格持续下跌、养殖利润大幅压缩的现实背景。
受此影响,A股生猪养殖板块在6月中旬集体走强。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神农集团等龙头企业股价均出现显著上涨,其中正虹科技涨停,神农集团涨幅超过7%。值得注意的是,神农集团和牧原股份股价在6月11日双双创下年内新高。从估值水平来看,天康生物、东瑞股份等个股市净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显示出一定投资价值。
今年以来,生猪养殖利润大幅缩水。据发改委数据,截至6月4日,未来仔猪育肥模式下的预期盈利为80.1元/头,较年初高点下降超过65%。面对盈利下滑的压力,多家养殖企业通过优化成本结构提升竞争力。以天康生物为例,其4月份养殖成本已降至13元/公斤,商品猪销售价格达14.32元/公斤,仍保有良好利润空间。同时,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5月底成功将首批饲料产品出口至乌兹别克斯坦,标志着国际化战略迈出实质步伐。
从机构关注度来看,生猪养殖板块中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海大集团等龙头公司获得最多分析师青睐,分别有30家、27家、20家机构给予评级。基于对未来产能释放和盈利能力修复的预期,机构普遍看好相关企业的增长潜力。据一致预测,包括华统股份、新五丰、新希望、大北农在内的10家公司2025年净利润有望实现翻倍增长。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