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猪过程中,很多养殖户因为经验不足或信息滞后,常常陷入一些治疗误区。这些做法不仅无法有效治疗疾病,还可能加重病情、延误治疗时机。以下总结了七个常见的错误做法,希望能帮助大家避免类似问题。
  第一,盲目使用大剂量退烧药。许多人在猪生病时习惯大量使用氨基比林、安乃近等退热药物,甚至对不发烧或体温已经正常的猪也继续用药。实际上,发热是猪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适度的发烧有助于抵抗感染。退烧药只能缓解症状,并不能根治病因。长期或过量使用反而会削弱免疫系统,导致白细胞减少、抵抗力下降。因此,只有确诊为高烧的猪才应使用退烧药,并且要配合抗生素治疗,同时注意控制用药剂量和时间。
  第二,用利尿药治疗尿闭。遇到猪出现少尿或无尿的情况,不少人会直接使用速尿等利尿剂来处理。然而,大多数猪的尿闭并非产尿量减少所致,而是由于膀胱炎、尿道炎或结石引起的排尿障碍。这种情况下使用利尿药不仅无效,还可能增加肾脏负担。正确的做法是使用泌尿系统消炎药、中草药通淋排石,或者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手术治疗。
  第三,滥用病毒灵治疗病毒性疾病。病毒灵听起来像是“万能抗病毒药”,但事实上它并不能有效治疗猪的病毒性感染,甚至已被兽医领域禁止使用。针对猪的病毒性疾病,如口蹄疫、伪狂犬病等,应该采用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如黄芪多糖、鱼腥草等,并结合地塞米松、抗生素进行综合治疗,以增强疗效。
  第四,误将神经症状当作中毒而使用解毒药。近年来,临床上经常出现突然发病、伴有神经症状(如抽搐、转圈、倒地不起等)的病猪。很多人误以为是中毒,便使用阿托品、解磷啶等解毒药进行治疗。其实,这些症状更多是由于脑炎、链球菌感染等疾病引发的神经系统紊乱。正确的方法是在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辅以镇静药物如安定、氯丙嗪等进行控制。
  第五,仅靠抗生素治疗消化不良性腹泻。腹泻是猪的常见病之一,其中不少病例是由消化不良引起。对此类腹泻,很多人仍然习惯使用抗生素治疗,结果往往收效甚微。对于因饮食不当、胃肠功能紊乱导致的腹泻,应优先使用助消化类药物,如大黄苏打粉、酵母片、多酶片等,从根源上改善消化功能。
  第六,认为一生只需驱虫一次。寄生虫病是影响猪群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定期驱虫非常关键。然而,有些养殖户存在一个误区:认为给猪驱一次虫就万事大吉了。实际上,驱虫后猪仍可能再次感染虫卵,一个月左右即可发育成成虫。因此,建议每隔45天左右进行一次全面驱虫,确保猪群健康稳定。
  第七,错误使用青霉素治疗胃肠道感染。青霉素虽然是一种广谱、副作用小的抗生素,但并不适用于所有感染类型。例如,在治疗胃肠炎、仔猪白痢等胃肠道疾病时,青霉素难以达到理想效果。这是因为其抗菌谱主要针对革兰氏阳性菌,而肠道感染多由革兰氏阴性菌引起。此时应选择林可霉素、恩诺沙星、黄连素、乙酰甲喹等更适合的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