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最新数据,2025年1月至5月,全球共通报非洲猪瘟疫情达6226起,累计感染生猪超过16.7万头。其中,3月成为疫情高发期,单月暴发1399起,感染生猪超过6.8万头,引发广泛关注。
  那么,为何3月会出现如此大规模的疫情“爆雷”?数据显示,罗马尼亚在1月仅有3058头生猪感染非瘟,但到2月迅速上升至42216头,3月更达到惊人的56956头。这一激增主要归因于部分国家疫情防控不到位、疫情发现不及时以及消毒措施执行不彻底,导致病毒迅速扩散。此外,春季欧洲野猪的大规模迁徙加速了病毒的跨区域传播,而东南亚正值雨季,也成为非瘟高发的重要诱因之一。
  令人欣慰的是,进入4月和5月后,全球非瘟疫情明显回落。以5月为例,全球仅报告感染生猪3642头。这种下降趋势与多国加强防控措施密切相关,例如韩国采取大规模扑杀策略以切断传播链。同时,随着北半球气温升高、阳光紫外线增强,也加快了病毒在环境中的失活速度,从而抑制了疫情的进一步蔓延。
  从地域分布来看,欧洲和东南亚仍是非洲猪瘟疫情最严重的地区。罗马尼亚自年初以来疫情尤为突出,前五个月累计感染生猪高达121853头。波兰则因地处野猪迁徙主干道,成为病毒传播的“移动毒源”,已有4175头野猪感染死亡。与此同时,东南亚国家如菲律宾也面临严峻挑战。
  尽管全球范围内采取了多种防控手段,但非洲猪瘟仍在多个国家持续蔓延。2025年5月,疫情涉及北马其顿、南非、德国、波兰、爱沙尼亚、希腊、摩尔多瓦、匈牙利、罗马尼亚、乌克兰、菲律宾、塞尔维亚、意大利等多个国家。疫情主要表现为家猪与野猪的大量感染与死亡,部分地区甚至不得不实施大规模扑杀措施。
  具体来看,德国5月多地接连出现野猪感染情况,仅布兰登堡州等地就报告105起疫情,死亡野猪105头;黑森州更是连续发生125起病例,同样造成125头野猪死亡。波兰疫情同样严重,瓦尔米亚马祖尔省等地多次报告野猪及家猪感染事件,最高一次扑杀达30头。
  在亚洲,菲律宾吕宋岛等18省在5月中旬集中暴发216起家猪非瘟疫情,尽管死亡数量相对较少,但仍不得不扑杀1头病猪。乌克兰文尼察州和日托米尔州也相继出现家猪和野猪感染案例,并采取扑杀措施控制疫情扩散。
  面对持续不断的疫情,各国防疫部门正不断调整应对策略。然而,病毒变异风险、跨境走私冻肉带毒、野猪活动传播等因素仍使防控工作面临巨大挑战。特别是在中国,东北和西南山区野猪密度较高,存在较高的传入风险,养殖户需保持高度警惕,严防疫情输入。
  总体而言,非洲猪瘟依然是全球生猪养殖业的重大威胁。尽管5月疫情有所缓解,但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活跃程度仍未完全遏制。各国应继续加强监测、提升生物安全水平,并通过国际合作共享防控经验,共同应对这场长期战役。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