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生猪行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与以往周期性波动剧烈的市场不同,当前猪价呈现出围绕成本线小幅震荡的特点,‘微利经营’成为行业的主旋律。在这样的背景下,养殖企业的生存之道不再依赖于外部价格波动带来的红利,而是转向内部挖潜,通过提升管理、生产、防疫和智能化水平,在激烈的竞争中构建持续竞争优势。
作为国内领先的生猪养殖企业,牧原股份在2025年6月22日举办的养猪节开放日上,向业界和媒体展示了其在经营管理、技术创新及绿色发展方面的最新成果。数据显示,牧原2025年5月生猪养殖成本已降至12.2元/公斤,环比下降0.2元/公斤,创下自2021年以来的新低,引发了业内外广泛关注。
面对全年平均成本控制在12元/公斤的目标,牧原管理层展现出十足信心,并明确提出“年底将接近11元/公斤关口”,甚至展望未来“10元/公斤的时代并不遥远”。这一系列目标的背后,是牧原对行业趋势的深刻洞察与战略布局:在宏观调控趋严、产能趋于稳定的环境下,企业唯有不断降低成本,才能在行业平均成本线上之上实现盈利。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牧原采取了四大关键举措,系统性地推动降本增效。首先,公司全面升级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空气过滤猪舍,引入智能装备,筑牢生物安全屏障,确保养殖环境的安全可控。同时优化业务流程标准,加大疫病净化技术的研发投入,为稳定生产提供基础保障。
其次,牧原持续推进种猪育种工作,构建科学化育种体系,减少环境变量对猪只生长的影响,充分挖掘遗传潜力。每头猪多长一斤肉,在千万头级规模下即可带来亿元级别的利润空间。为此,牧原计划投资60亿元打造超级健康育种平台,致力于从全球“跟跑者”转变为“引领者”。
第三,在饲料技术方面,牧原积极探索低豆粕日粮配方,并引入合成生物技术成果,进一步降低原料成本。目前,牧原旗下牧元安粮项目试产顺利,已达设计产能的80%。2025年5月数据显示,其豆粕使用比例仅为5.2%,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为成本控制提供了坚实支撑。
最后,智能化深度赋能也成为牧原降本提效的重要抓手。通过部署智能饲喂系统、巡检机器人、估重机器人、无针注射设备以及自动清粪系统等先进技术,牧原有效缩小了员工操作差异,提升了管理标准化程度,降低了劳动强度,使整个养殖过程更加高效、稳定。
总体来看,随着生猪养殖行业步入微利常态化阶段,牧原股份凭借在疫病防控、种猪育种、饲料创新与智能装备应用等方面的持续深耕,实现了养殖成本的稳步下降。这种以内生增长为核心的发展路径,不仅增强了企业穿越周期的能力,也为整个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