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猪过程中,猪感冒和猪流感是两种常见的疾病,它们的症状相似,在临床诊断中容易混淆。因此,了解两者的区别,并掌握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于提高养殖效益、保障猪群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来看猪感冒的病因与症状。猪感冒通常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如突然受到寒冷刺激、风吹雨淋、贼风侵袭等因素引起。不同年龄段的猪都有可能患病,但以仔猪更为常见,尤其是在气温骤变的季节多发。该病并不具备传染性。其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末梢部位发凉或皮温不均、流泪、流清鼻涕并逐渐变为脓稠鼻涕、呼吸频率加快,严重时还会出现畏寒怕冷、不愿行走等症状。
  发病原因主要包括:环境管理不当,例如猪舍防寒不佳、阴暗潮湿、过度拥挤;饲养水平低下,营养不良,运输过程导致体质下降等,都会使猪的抵抗力减弱,从而更容易感染感冒。当天气突变,忽冷忽热时,机体适应能力下降,尤其是呼吸道黏膜防御功能减弱,使得原本存在于呼吸道中的常驻菌大量繁殖,进而引发疾病。
  临床表现方面,患猪精神状态差,耳垂低垂,眼睛半闭,嗜睡,食欲减退,皮肤温度不均匀,鼻盘干燥,四肢末端冰凉,流泪且结膜潮红,舌苔淡白,口腔颜色偏红,体温可达40℃以上,表现出明显的畏寒反应,如拱腰颤抖、喜欢钻草堆,同时呼吸频率增加,偶尔咳嗽或打喷嚏,脉搏加快,鼻腔流出清水样分泌物。部分猪会出现便秘,个别病例则腹泻。重症者会卧地不起,完全丧失食欲。
  确诊时通常依据体温升高超过40℃、流泪打喷嚏、呼吸急促、脉搏增快、舌苔淡白等典型症状,再结合近期是否有受寒经历进行判断。若能及时治疗,病情可迅速缓解;反之,则可能因并发症而延长病程。一些体质较好的猪通过改善饲养条件,一般3~7天内即可自愈。治疗重点包括解热镇痛、祛风散寒以及防止继发感染。
  具体治疗方法上,可以口服阿司匹林或氨基比林2~5克/次,或扑热息痛1~2克/次,也可注射30%安乃近或安痛定溶液,每日1~2次。如果使用解热药物后体温仍不下降,建议配合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预防细菌感染,比如氨苄青霉素0.5克肌肉注射,每天两次,连续使用2~3天。对于排便困难的情况,可适当给予缓泻剂辅助治疗。此外,采用中药疗法效果也较为理想,例如柴胡注射液3~5毫升肌肉注射,或者穿心莲注射液相同剂量注射。另外还可使用金银花40克,连翘、荆芥、薄荷各25克,牛蒡子、淡豆豉各20克,竹叶、桔梗各15克,芦根30克煎汤灌服。
  接下来介绍猪流感的相关知识。猪流感是由猪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往往呈全群爆发。初期表现为食欲下降甚至废绝,眼结膜充血发红,鼻腔分泌粘液性物质,体温急剧上升至40.5℃~42.5℃,精神萎靡,频繁咳嗽,心跳和呼吸次数显著增加,严重时发展为腹式呼吸或犬坐姿势呼吸。粪便干硬,最终形成便秘,尿量减少且颜色加深,四肢无力,活动意愿降低。
  此病的特点是起病急骤、群体感染率高、症状明显,但多数情况下病程较短,大约一周左右即可恢复。然而也有少数猪只因并发大叶性出血性肺炎或肠炎而导致死亡。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空气中含有病毒的飞沫,污染的环境、用具,以及老鼠、蚊蝇等媒介携带传播。
  针对猪流感的防控策略包括:密切关注气候变化,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定期对圈舍进行彻底消毒;加强冬季健康管理与预防保健措施。在饲料中每吨添加10%氟苯尼考或10%替米考星1000克加清瘟败毒散4公斤,连续使用7天,有助于预防疾病发生。一旦发现疫情,应立即采取饮水给药方式群体治疗,推荐方案为每吨水中加入10%氟苯尼考粉500克、板青颗粒1000克和电解多维1000克,连续用药5~7天。
  无论是猪感冒还是猪流感,都可以通过解热镇痛药物进行对症处理,并结合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控制继发感染。中医治疗原则以解热镇痛、祛风散寒为主,常用的方剂有清瘟败毒散和荆防败毒散等。总之,加强饲养管理,特别是在早春和深秋等气候易变时节,注重猪舍保温、保持干燥清洁,避免贼风侵袭,是预防这两种疾病的关键。一旦发现病猪,应尽早隔离并实施有效治疗,防止病情扩大。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