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养殖户通过微信后台咨询,称猪出现腹泻、卧地不起并伴有口吐白沫的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结合专家意见分析,这很可能是中毒引起的。为此,我们整理了猪常见中毒的症状、成因及应对措施,帮助养殖户识别潜在风险,避免不必要的损失。猪场日常管理是否到位,可能直接关系到猪只健康,你是否忽略了某些关键环节?
  首先是霉菌毒素中毒问题。该类中毒症状多样,包括采食量下降、饲料利用率降低、腹泻、母猪生殖周期紊乱、流产等。严重时会出现假发情、外阴炎、乳头肿胀甚至坏死等情况。此外,还可能出现贫血、黄疸、胃溃疡和肺水肿等病变。霉菌毒素污染来源广泛,如饲料原料、运输工具、饲喂设备等。尤其是在温暖潮湿环境下,若料仓和料线未定期清理,毒素易堆积。日粮中蛋白质、硒和维生素的缺乏也是诱因之一,而饲料霉变则是根本原因。近年来,麦角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中毒尤为突出,前者可能导致猪耳、尾、蹄末端干性坏疽,后者则与雌激素结构相似,影响怀孕母猪和新生仔猪健康,表现为阴部肿胀、八字腿等症状。呕吐毒素也可能导致猪进食后短时间内呕吐或食欲减退。一旦发现此类情况,应立即更换饲料,并使用优质防霉剂进行预防。
  其次,饲料添加剂或药物使用不当也可能引发中毒。苯砷酸类化合物(如阿散酸)中毒会导致共济失调、后躯麻痹甚至四肢瘫痪。磺胺类药物过量则会引起肾病和尿毒症,多因饲料中药物含量过高、饮水不足所致。常规药物或疫苗在正确使用下是安全的,但超剂量使用、保存不当或用药时间冲突都可能导致中毒。因此,必须严格按照兽医指导合理用药,控制剂量和用药间隔。
  第三种情况是食盐中毒。初期表现为食欲差、精神沉郁、黏膜潮红、口渴增加,随后可能出现呕吐、流涎、肌肉震颤、呼吸困难、转圈行为甚至失明。重症猪会有阵发性痉挛,呈犬坐姿势,后期强直性角弓反张,一侧卧地,四肢抽搐,1-2天内死亡。慢性中毒常在恢复供水后暴发,表现为便秘、口渴和皮肤瘙痒。其主要原因是饮水不足或饲料中盐分超标,尤其是液态饲喂系统更需注意原料含盐量。处理措施包括缓慢补水,必要时注射葡萄糖酸钙或服用硫酸铜催吐,并配合白糖缓解毒性。
  有毒气体也是不可忽视的隐患。氨气浓度过高会引起流泪、呼吸浅快、流鼻涕;硫化氢则刺激呼吸道,严重时可致肺水肿;一氧化碳中毒多表现为非传染性流产或新生仔猪死亡;煤焦油中的苯酚和甲酚成分可能造成肝损伤、黄疸、贫血等后果。这些气体多由粪便分解产生,尤其在通风不良的情况下更为严重。改善通风、保持舍内适宜温度和卫生条件是有效的防控手段。
  农药中毒同样需要警惕。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和氯代烃类杀虫剂是最常见的危险源,可能通过饲料污染、喷洒残留或舔舐摄入进入猪体内。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中毒表现为流涎、排泄失控、步态不稳、呼吸困难和肌肉震颤,治疗上可用硫酸阿托品静脉注射并配合活性炭吸附。氯代烃类中毒则以过度兴奋和惊厥为主,无特效解毒药,但可通过巴比妥类药物镇静,必要时冲洗皮肤或灌胃处理。
  矿物质过量也会导致中毒。例如铜中毒表现为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和肾炎;铁中毒则使猪食欲减退、增重缓慢,甚至引发心血管休克;硒中毒则导致厌食、脱毛、蹄壳开裂、肝肾病变以及妊娠母猪产弱胎。上述情况通常由于日粮中矿物质含量超标所致,建议及时调整配方或暂停当前饲料供应。
  最后是杀鼠剂中毒。抗凝血类杀鼠剂会引起跛行、嗜睡、黑色柏油样粪便,并伴随血肿、关节肿胀和肌间出血,可使用维生素K治疗。士的宁中毒则表现为剧烈抽搐、对外界刺激敏感,1小时内可能死亡,需用长效巴比妥盐控制痉挛。无论哪种中毒,第一时间停止猪只接触毒源是关键,同时对症治疗有助于减少损失。加强养殖管理、严格把控饲料质量、规范药品使用、保障饮水安全、做好环境通风,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中毒风险。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