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全球主要的油菜生产和消费大国,2013年全国夏收油菜籽产量达到1348万吨,菜籽粕(饼)产量超过780万吨,位居世界首位。菜籽粕(饼)作为一种重要的植物蛋白来源,其粗蛋白含量超过35%,广泛应用于生猪日粮中。然而,由于其中含有异硫氰酸酯、恶唑烷硫酮、腈类等多种抗营养因子,对畜禽健康存在潜在危害,因此未经脱毒处理的菜籽粕(饼)在饲料中使用受到限制,尤其是幼龄动物和种用畜禽更应谨慎使用。为了提高其利用率,微生物发酵脱毒技术成为当前研究和应用的重点。
从营养特性来看,菜籽粕(饼)粗蛋白含量可达34%~38%,氨基酸组成较为平衡,尤其是含硫氨基酸丰富,精氨酸与赖氨酸比例适宜。此外,它还富含钙、磷等矿物质,特别是铁、锰、锌及硒的含量较高,其中硒的含量远超豆粕。维生素方面,胆碱、叶酸、烟酸、核黄素和硫胺素含量也优于豆粕,但由于部分胆碱与芥子碱结合,导致其消化吸收率受限。尽管如此,菜籽粕(饼)仍是一种具有开发潜力的饲料原料。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饲料用菜籽粕(饼)需符合一定的感官指标和营养标准,如颜色为褐色或浅黄色、无霉变异味等。同时,依据异硫氰酸酯含量进行分类管理,以控制其在饲料中的安全使用范围。随着脱毒技术的发展,低硫苷菜籽粕(饼)逐渐成为市场主流,提高了其在畜禽饲料中的应用安全性。
微生物固态发酵技术是目前改善菜籽粕(饼)营养价值的关键方法之一。该工艺主要包括菌种制备、前处理调质、发酵、干燥以及成品质量控制等环节。通过将粉碎后的菜籽粕(饼)与酵母菌种混合,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固态发酵,可显著降低硫苷含量,并提升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的含量。例如,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的研究表明,经过发酵处理后,硫苷含量下降60.2%,粗蛋白提高16.9%,赖氨酸提高24.4%,蛋氨酸提高10.0%,苏氨酸提高17.2%,从而显著提升了其饲用价值。
发酵菜籽粕(饼)不仅可以替代部分豆粕,还能有效降低饲料成本。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猪的需求,可灵活配制日粮配方。例如,在断奶后10kg以上的瘦肉型猪或7kg以上的肉脂型商品猪日粮中,可用发酵菜籽粕(饼)替代6%的豆粕;在20kg以上瘦肉型或15kg以上肉脂型生长猪日粮中,替代比例可达12%;而在60kg以上瘦肉型或50kg以上肉脂型肥育猪日粮中,发酵菜籽粕(饼)用量最高可达16%。这种灵活的应用方式不仅提升了饲料利用率,也为养殖户带来了更高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处理菜籽粕(饼),不仅能有效去除抗营养因子,还能显著提升其营养价值和饲用安全性。随着相关地方标准的出台和技术推广的深入,发酵菜籽粕(饼)将在生猪养殖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绿色、高效畜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