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温高湿的夏季环境中,生猪养殖面临诸多挑战。猪群容易出现热应激、中毒、急性感染等突发状况,若不能及时应对,将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掌握科学的急救知识和技术,对养殖户来说至关重要。本文系统介绍了夏季猪场常见的几种紧急情况及其对应的急救措施,帮助从业人员在关键时刻挽救猪只生命,保障生产安全。
热应激是夏季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当环境温度超过32℃且湿度大于70%时,猪会出现呼吸急促(每分钟超过60次)、体温升高(超过40℃)、口吐白沫、站立不稳等症状,严重时甚至昏迷或死亡。遇到这种情况,应立即将病猪转移到阴凉通风处,用凉水喷洒其身体,重点冲洗头部、颈部和腹股沟,并配合风扇加速散热。同时可进行耳静脉放血50-100ml(适用于成年猪),并注射安乃近或地塞米松,口服十滴水或藿香正气水。之后提供含小苏打的饮水,暂停喂食12小时,恢复后给予流质饲料,并保持环境温度低于28℃。
急性中毒也是夏季需要警惕的问题。常见类型包括饲料中毒(如霉变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过量食盐)、农药中毒(有机磷、除草剂)以及气体中毒(氨气、硫化氢)。急救时首先要切断毒源,更换饲料或垫料,并将猪转移至空气新鲜处。针对不同中毒类型,采取相应解毒措施:霉变饲料中毒可用高锰酸钾溶液灌服;有机磷中毒需使用阿托品配合解磷定;食盐中毒则让猪自由饮用葡萄糖水并控制饮水速度。此外还需进行支持疗法,如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皮下注射维生素C,必要时进行腹腔补液。
突发性腹泻可能由细菌、病毒或应激因素引起。细菌性腹泻多见于大肠杆菌感染,表现为水样便带血丝;病毒性腹泻如传染性胃肠炎,则呈现喷射状排出;而应激性腹泻通常发生在换料或转群后。处理流程包括及时补液以防脱水,可口服补液盐或进行腹腔注射复方氯化钠。药物方面可选用恩诺沙星或庆大霉素肌肉注射,并辅以活性炭或蒙脱石散灌服。发热病例可配合安乃近注射。同时将病猪隔离,猪舍每日消毒并更换垫料。
当猪出现呼吸窘迫时,可能是中暑后引发肺水肿、急性胸膜肺炎或过敏反应所致。抢救时应首先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并采用前高后低的体位辅助呼吸。药物干预包括速尿缓解肺水肿、氨茶碱扩张支气管、地塞米松抗休克。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使用氧气袋进行鼻饲供氧,并保持环境通风良好。
外伤也是猪场中常见的意外伤害类型,主要包括混群打架造成的咬伤、栏杆刮伤等机械损伤,以及消毒液灼伤等烫伤情况。处理此类伤口时,应先用生理盐水冲洗,再用聚维酮碘消毒,深部伤口可撒布青霉素粉预防感染。止血方面,可用压迫法或云南白药外敷,大面积创伤应简单包扎但避免使用不透气材料。为防止破伤风和其他感染,需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及抗生素,如恩诺沙星连续使用三天。
为了应对突发情况,猪场应常备以下急救药品:解热镇痛类如安乃近、氨基比林;强心急救类如肾上腺素、樟脑磺酸钠;解毒药如阿托品、解磷定;电解质补充剂如口服补液盐、碳酸氢钠;止血药物如维生素K3、止血敏;以及常用抗生素如恩诺沙星、头孢噻呋。这些药品应分类存放,并定期检查有效期,确保随时可用。
尽管急救措施能在紧急情况下起到关键作用,但预防仍然是最重要的环节。日常管理中,饲养员应每天三次巡查猪舍,重点关注猪的采食和呼吸状态。建议安装温度报警装置,一旦温度超过30℃即自动启动降温系统。同时要定期培训员工掌握基本急救技能,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和处理流程。通过建立完善的急救体系和规范操作流程,可以最大程度降低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