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06月15日(星期日),猪价出现了较大幅度反弹,24省市一夜“飘红”!中国养猪网猪价系统数据监测:生猪(品种:外三元)均价为均价为14.08元/公斤,猪价较昨日上涨了0.06元/公斤,环比下跌4.86%,同比下跌24.18%。

6月9日国家启动1万吨猪肉收储,显著提振市场情绪,养殖端挺价、猪源收紧,相关股价应声上涨。此次收储虽短期维稳,但中长期仍需政策协同及实质性产能去化方能根本扭转供需格局。

                                 6月猪市供需失衡,压力明显

端午过后,国内生猪市场并未如预期那般,迎来“火热”行情,反而步入下行“滑梯”走势!从整体来看,其核心因素是当前生猪市场供需失衡压力明显。

                               季节性大幅下滑:

夏季,肉类消费本身就存在季节性疲软的特征,且时令果蔬大量上市、鸡蛋等替代品价格低廉,对猪肉消费形成较强的替代效应,国内终端需求难以在短期内有效提振。

供应压力持续释放,主动与被动并存:

当前,国内生猪市场仍处于前期能繁母猪存栏高峰的产能兑现期,生猪供应呈宽松状态;同时,由于前期高涨的二次育肥情绪及普遍的压栏操作,导致当下出栏生猪均重持续偏高;另外气温的升高,市场对中大猪消化缓慢,但大猪存栏量依旧较多,产能去化压力明显;在猪价持续下跌及大猪持续释放的压力下,养殖端对标猪的压栏挺价意愿减弱,普遍选择降重提前出栏,进一步增加市场供应。

因此,短期内供过于求态势明显,生猪价格下行压力显著。预计在6月中上旬生猪市场行情仍将延续震荡走低。

面对当前国内生猪市场的供需状态,国家猪肉收储也及时出手。6月9日,华储网发布关于2025年6月11日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竞价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本次收储挂牌竞价交易1万吨。

国家收储的及时出手,有效扮演了短期情绪“稳定器”的角色,避免了市场信心的彻底崩塌,为产业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期。然而,这剂“强心针”的药效能持续多久,能否真正引导市场走向健康平衡,远非一次收储行动所能决定。

市场的中长期走向,将高度依赖于后续政策的持续性与协同性,以及更关键的——产业龙头是否以身作则,以足够的执行力推动实质性的、快速的产能去化。只有当过剩产能得到有效出清,供需天平重新校准,生猪市场才能真正走出低谷,迎来可持续的复苏。政策调控的“疗效”,终将在执行力与产能去化的“考场”上见真章。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