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受中美关税贸易战持续影响,豆粕价格短期内快速冲高,数据显示,4月22日最高4080元/吨,两日均价暴涨425元/吨。这一冲击直指行业痛点——中国生猪养殖年消耗饲料超2亿吨,其中豆粕用量高达6000万吨,占养殖总成本的60%-70%。大豆进口高依存度下的价格震荡,让“饲粮安全即粮食安全”的命题愈发紧迫。

2025年4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养殖业节粮行动实施方案》,剑指三大攻坚方向:提效节粮降损耗、开源节粮拓资源、优化结构减依赖。政策明确要求:“必须突破传统配方调整的局限性,以数智化技术重构饲粮供应链。”

在此背景下,扬翔集团联合中国农业大学、中农饲料粮技术创新(深圳)有限公司等产学研机构,历经2年技术攻关,于2025年5月20日中国畜博会上全球首发“生猪全域数智节粮应用技术——精喂坊”。

中国工程院院士谯仕彦作为技术发起人为全域数智节粮应用技术进行解读。该技术以智能饲料厂“精喂坊”为核心,构建了养殖端与饲料端的全域数智化闭环,实现了生猪养殖的精细化、智能化管理。

养殖端:“精喂坊”通过在养殖现场部署智能设备,如精喂仪、查情宝、饮水宝等,能够对养猪过程中的品种、环境、健康、体况、性能等多域数据进行自动收集和处理。这些海量的数据实时上传至云端,经过专业算法模型的深度分析,如同为每头猪建立了专属的“健康档案”,从而精准掌握每头猪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变化,实现了真正的“因材施喂”。

饲料端:“精喂坊”从原料供应、检测、营养评估,到饲料制造、输送、饲喂,实现了全链路数字化在线连接,构建了一个高效协同的“智慧工厂”。在原料供应环节,采用吨袋原料赋码管理技术,如同给每个原料袋贴上了“身份证”,确保原料信息能够快速关联与追溯,实现了来源可查、去向可追。原料进厂后,利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对其营养成分进行精准检测,如同为原料进行“体检”,为后续配方设计提供可靠依据。营养评估系统则如同“最强大脑”,将原料检测数据与猪只营养需求相结合,运用专业算法,为配方设计、饲料批量生产、输送位置决策等提供科学支持,确保每一粒饲料物尽其用。

谯仕彦院士介绍,自2023年起,该技术该模式已在3个母猪场、20个肉猪场落地,覆盖华南、华中、东北区域,涉及1.4万头母猪、16万头肉猪。母猪繁殖效率提升6-8%,肉猪效率改善实现节粮5%,利用非粮型资源节粮5%。

他举例,以全国年出栏7亿头肉猪计算,仅效率改善一项预计可年节粮1500万吨;而通过非粮转饲料粮的创新性应用,预计可节粮1100多万吨。更关键的是,猪料豆粕用量可从15%降至10%以下,直接减少大豆需求1400多万吨!这对于缓解我国大豆进口依存度高、饲料粮长期供应紧张的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该系统功能涵盖六大功能模块,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为生猪养殖的智能化、精细化、高效化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1.智能原料检测:吨袋原料赋码管理,扫码即查“原料身份证”,实现快速追溯

2.智能营养需要:基于猪只体况数据与原料检测结果,算法模型实时生成动态营养方案

3.智能配方设计:按既定模型智能生成配方,支持自动/手动、云端/边端灵活切换;

4.智能精准生产:微型饲料厂“现吃现做”,破解低蛋白配方产业化难题;

5.智能饲料输送:从工厂到料塔、料塔到猪栏无缝衔接

6.智能精准饲喂:身份识别+余料监测,自由采食与定量投喂智能切换。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