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以来,国内生猪市场呈现供需博弈加剧、价格窄幅震荡的格局。受产能调整、饲料成本波动及消费淡季影响,行业进入阶段性盘整期。
生猪数据:产能恢复与出栏压力并存
当前,生猪产能恢复的态势依然明显。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同比回升10%,这为未来的生猪供应奠定了基础。然而,受前期疫病影响,2025年一季度商品猪出栏量预计同比缩减8%-10%,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的供应压力。
不过,随着5月出栏均重的增加,市场供应压力并未完全消散。从价格上看,5月11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为14.87元/公斤,虽然标肥价差倒挂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压栏积极性,但散户和集团场的出栏节奏加快,仍对市场价格构成了压力。
饲料成本:玉米、豆粕价格波动影响深远
饲料成本是生猪养殖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波动直接影响着养殖户的盈亏。近期,玉米和豆粕的价格走势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玉米方面,5月干玉米均价为1.18元/斤,受饲用需求增加及基层余粮减少的支撑,价格相对稳定。然而,2025年玉米产量或因北方减产预期而收紧,这可能对未来的饲料成本构成压力。
豆粕方面,5月3日价格普跌,如日照邦基豆粕价格为3200元/吨,受大豆到港量增加及需求疲软的压制。不过,下半年随着需求的反弹,豆粕价格有可能出现回升。当前,玉米、豆粕价格同比下降15%,带动头均饲料成本降至895元,但养殖户仍需警惕下半年原料反弹的风险。
猪肉市场:供应宽松,价格承压
猪肉市场的供需状况直接影响着猪价走势。2025年一季度,猪肉产量达到1602万吨,同比增长1.2%,创五年新高。预计全年猪肉产量将达到5750万吨,同比增长0.8%。然而,5月作为传统淡季,白条猪肉均价为18.90元/公斤,环比微跌0.28%。替代品的冲击(如禽肉)进一步压制了猪肉需求。在进出口方面,受国内外价差收窄及反倾销调查影响,猪肉进口量预计将持续下降。
企业动态:头部扩张,成本为王
在行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头部企业凭借规模优势和技术实力不断扩张。例如,牧原股份2025年出栏目标为7200-7800万头,完全成本为12.5元/公斤;温氏股份目标出栏量为3300-3500万头,成本为6.3元/斤。
这些头部企业通过技术驱动效率提升,如基因优化、智能饲喂、及全产业链布局(屠宰利用率60%)等方式,不断巩固市场地位。
官方预测:短期回调,中长期结构优化
对于未来猪价走势,官方预测认为短期可能面临回调压力。受二次育肥抛售及饲料成本上涨影响,5月猪价可能回调至14.2-14.5元/公斤。然而,从中长期来看,随着规模化养殖企业市场份额的提升(预计超过65%)和CR5(前五大企业市占率)的突破(预计超过40%),行业将从“周期博弈”转向“成本管控”。头部企业通过效率优势和技术创新,将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
结语
2025年5月,生猪市场处于供需再平衡的关键节点。头部企业凭借效率优势扩张,中小散户面临淘汰压力,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短期猪价或受出栏节奏及饲料成本扰动,但中长期产能去化与消费复苏将支撑价格中枢。养殖主体需在谨慎乐观中强化风险管理,以适应“效率为王”的新周期。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