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节前猪价“全线飘红”行情解析
一、价格表现与市场热度
全国性普涨:
截至4月20日,全国生猪均价突破15.01元/公斤,北方主产区(辽宁、山东)标猪单日涨幅达0.5元/斤,南方高价区(广东、广西)突破15元/公斤。
4月14日以来,北方多地单日暴涨0.3元/斤,东北标猪最高冲至7.5元/斤,屠宰场提价抢猪现象频现。
养殖端情绪沸腾:
北方养殖户普遍压栏惜售,标肥价差扩大至0.3元/公斤,300斤大猪单头利润增加150元;
部分集团猪企(如牧原、温氏)主动缩减出栏量10%-28%,加剧市场供应紧张。

二、核心驱动因素
供应端“三连击”:
标猪断供:能繁母猪存栏降至3986万头(两年新低),标猪阶段性缺口扩大;压栏惜售:散户压栏比例超30%,二次育肥分流标猪资源,北方标猪成交溢价至8元/斤;
资本博弈:游资入场抢购标猪,北方屠宰场收猪难度陡增。需求端爆发:五一备货启动:屠宰企业开工率提升至27.8%,鲜品白条走货量环比增长;
节日消费预期:餐饮业集中备货,南方终端需求逐步复苏。
成本支撑:豆粕、玉米等饲料原料价格受关税政策影响上涨,养殖成本抬升,推动猪价底部上移。

三、区域分化与风险提示
南北价差拉大:
北方(辽宁、山东)标猪突破8元/斤,南方(广东、广西)因运输成本高企,价格涨幅滞后,南北价差达0.8元/斤。
潜在风险:
政策调控:国家可能启动储备肉投放平抑涨幅;
节后回落压力:五一后集中出栏或导致价格回调,高价区(如贵州)需警惕阶段性风险。

四、后市展望
短期内猪价仍将维持震荡上行趋势,北方高价区或冲击8元/斤,但需关注政策动向和终端消费实际增幅。建议养殖户:
高价区(如辽宁、贵州):分批出栏锁定利润,避免节后踩踏风险;
低价区(如山东、河南):利用区域价差优化销售策略。
文章来源:猪价猪市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