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农业农村部的监测数据,2月份全国猪肉价格连续4周呈现下降趋势。截至3月11日14:00,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每公斤20.73元,较春节期间的23.22元下跌超过10%。同时,生猪(外三元)的价格也从2月1日的每公斤16.56元降至3月11日的14.67元。那么,春节过后猪肉价格为何持续下降?这一趋势还会持续多久?
在北京海淀区的一家超市中,猪梅花肉正在进行促销活动,零售价仅为9.9元/斤。而在某电商平台北京地区的社区买菜版块,带皮后腿肉的价格也仅为10.8元/斤。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期供给宽松是导致猪肉价格持续低位的主要原因。他指出,猪肉价格主要受到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当前生猪出栏数量处于高位,而市场需求却有所下降,从而导致猪肉价格下行。
农业农村部生猪产业监测预警首席专家王祖力认为,春节过后,消费者对猪肉的采购频率和采购量均明显减少,市场需求端的疲软使得猪肉价格缺乏上涨动力。此外,随着健康饮食理念的普及,居民饮食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李国祥提到,由于“不宜过量食用腊肉”等宣传的增加,居民减少了腊肉的食用量,这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市场上的猪肉需求。同时,饲料原材料如豆粕、玉米等粮食价格的波动也对猪肉价格产生了一定影响。
饲料成本的上涨进一步挤压了养殖户的利润空间。例如,豆粕和玉米等饲料原料价格大幅上涨,推高了养殖成本。其中,豆粕价格从2024年12月的2900元/吨涨至超过3600元/吨。部分养殖户为了缓解成本压力,选择短期内增加出栏量,这也加剧了市场供应的宽松局面。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猪肉进口数量显著减少,出口也很少。随着科技进步,我国生猪饲养生产能力大幅提升,成本下降,进口猪肉的价格优势逐渐减弱。此外,国内外饮食习惯的不同也为猪副产品的进口提供了空间,例如我国对猪蹄、大肠等猪杂的需求量较大,而国外对此类食品的消费较少。
对于未来猪肉价格的走势,李国祥认为,随着市场对存量生猪的消化以及政府对生猪养殖的积极引导,接下来生猪供应可能会出现收窄的趋势。目前,外三元生猪价格总体呈现持续回升的态势,广西、湖南、广东等地区的生猪价格相对较高。此外,冻猪肉库存量的下降为鲜猪肉价格提供了一定支撑。市场情绪和预期的变化也是猪价回升的重要因素之一。受市场价格低迷影响,部分养殖户开始惜售,等待更高的售价,而贸易商和屠宰企业为了保证货源也会适当提价收购。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