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猪肉价格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根据农业农村部的监测数据,2月份全国猪肉价格连续四周下滑。具体来看,生猪(外三元)的价格从2月1日的每公斤16.56元降至3月10日的每公斤14.65元。这一趋势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分析师指出,当前猪肉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是产能过剩与季节性需求疲软的叠加效应。在供应端,生猪出栏量处于高位,1月份全国生猪出栏量环比增长7.9%,同比增长6.1%。此外,能繁母猪存栏量仍然高于正常保有水平,去产能化进程较为缓慢,导致长期供应压力并未显著减轻。农业农村部猪肉全产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朱增勇表示,截至1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达到4062万头,即将超出105%的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间。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内,生猪市场供应将持续保持充裕状态,从而对猪价形成压制。
从需求端来看,春节后猪肉消费进入了传统淡季,居民家庭消费需求有所减少,这对猪肉价格造成了较大拖累。整体而言,在供强需弱的格局未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下,猪肉价格短期内可能仍会处于弱势震荡期。
展望未来猪价走势,华龙期货在研报中提到,虽然近两个月能繁母猪存栏量略有回落,但总体生猪供应仍然充足,对猪价形成一定压力。与此同时,生猪正处于节后的季节性消费淡季,尽管开学季可能带来一定的需求支撑,但提振作用有限。成本方面,随着饲料价格上涨和猪价走弱,生猪养殖利润持续收缩。
光大期货的研究报告指出,从供给角度看,1月份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062万头,按照生猪生长周期规律,这将对应到2025年10月生猪出栏量的下降。在此之前,尤其是今年上半年,生猪供给充裕的预期不会改变。而在需求方面,目前正值终端猪肉消费淡季,需求延续弱势格局。此外,冻品库存已连续三周环比增加,若这一趋势延续,将进一步增加未来市场的供给压力。综合来看,未来需求超预期增长的概率较小,因此上半年需求对生猪市场的利空影响仍将对猪价施压。
然而,从季节性规律来看,三季度通常会进入猪肉终端消费旺季。基于当前宏观市场的表现,部分机构对今年三季度的旺季需求持乐观预期。届时,需求旺季或将对猪价形成一定支撑,为市场带来新的机遇。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