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国务院批准,自2025年3月10日起,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其中主要涉及农产品。这一政策引发了公众对相关农产品加税后可能带来的影响的广泛关注。然而,在国际局势和国内需求变化的双重作用下,中国的农产品进口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
  近年来,随着中国持续推进农产品进口渠道多元化战略,其全球农业贸易重心逐渐向南美转移,并呈现出长期趋势。根据国内农业研究机构艾格农业的最新研究结论,中国的大宗农产品贸易量已出现一系列下降。这表明,随着国内生产效率的提升以及人口总量的变化,中国对海外农产品的需求可能已接近峰值,未来将更多地进行品类结构调整。
  从具体数据来看,2024年中国大宗农产品虚拟耕地资源进口量为9243.0万公顷(约13.9亿亩),较上一年减少52.9万公顷(约792.9万亩)。按中国耕地面积19.29亿亩计算,大宗农产品贸易依存度达到41.8%,较2023年下降了0.1个百分点。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黄德钧指出,过去20年间,中国的大宗农产品进口量及金额曾以两位数的速度复合增长,但如今这种趋势正逐步放缓。他分析称,随着人口总量下行及国内农产品生产效率的提高,未来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量可能趋于稳定,而重点将转向优化品类结构。
  与此同时,中国在大力发展国内农产品生产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全国粮食亩产比上年提高了5.1公斤,增长1.3%,单产提升对增产的贡献超过八成。这表明,即使在高基数的基础上,中国仍能实现稳产丰产。此外,回顾历史数据可以发现,2000年至2012年是中国农产品进口的高速扩张期,进口规模从20.3亿美元激增至722.7亿美元;2013至2018年进入平台期,规模稳定在700亿美元左右;2019年后开启新一轮增长周期,净进口额从813.2亿美元跃升至2022年的1432.2亿美元。然而,自2023年起,中国农产品进口规模连续回调,特别是在2024年实现了近十年来的最大单年降幅。这一变化与中国近年来推行的农产品进口多元化战略及国内产能提升计划密切相关。
  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的农产品进口来源国呈现出明显的阶梯形结构。在第一梯队中,巴西作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虚拟耕地资源进口来源国,2024年进口量为4494.5万公顷,占中国虚拟耕地资源进口总量的48.6%。其中,大豆仍是主要进口品种,中国从巴西进口的大豆量达7465万吨,占比高达71.1%。美国则维持次席地位,但相关进口数字有所下降。例如,2024年中国自美国进口的农产品规模为249亿美元,包括大豆、高粱、玉米和小麦等。而在第二梯队中,阿根廷、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占据了重要位置,这些国家提供的农产品种类更加多样化,涵盖油料、谷物、乳制品等多个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对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农产品进口量近年来也呈现上升趋势。俄罗斯作为中国油料和油脂的重要进口来源国,自2015年起其大宗农产品净进口量大幅增加。2024年,中国自俄罗斯的虚拟耕地资源进口量占中国虚拟耕地资源进口总量的3.1%。乌克兰则是中国重要的葵花籽油和棉籽油来源国,相关进口量分别为24.6万吨和1.9万吨。此外,2024年乌克兰的虚拟耕地资源进口量为161.7万公顷,占中国虚拟耕地资源进口总量的1.7%。黄德钧认为,这种进口重点转向南美的趋势既是长期策略,也是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有效手段。同时,中国也在积极寻求从俄罗斯和乌克兰增加替代性进口,以确保供应链安全。
  为进一步深化与乌克兰的农业合作,中国和乌克兰于今年3月6日在乌首都基辅签署了两项乌农产品输华议定书,正式开启了乌克兰豌豆和野生水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通道。乌方表示,这两项新议定书的签署将进一步促进两国农产品贸易发展,乌方愿尽快推进两类农产品对华出口,并期待不断增加对华农产品出口品类。由此可见,中国在全球农业贸易中的布局日益多元且灵活,既保障了国内供应安全,也为国际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