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在异种移植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在中国科学院窦科峰院士的指导下,由泌尿外科秦卫军主任带领的医疗团队,联合院内二十余个学科的专家,成功将一个多基因编辑猪的肾脏移植到一位终末期肾病患者体内。这一成果为解决器官短缺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并标志着异种移植技术迈向临床应用的重要一步。
手术过程中,移植的猪肾在恢复血流后表现良好,色泽红润,并迅速开始产生尿液。术后第六天,移植肾脏在患者体内状态稳定,患者的血肌酐水平已恢复正常。这一成功的案例不仅验证了异种移植技术的可行性,更为众多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带来了希望。
我国约有1.3亿慢性肾病患者,其中终末期肾病患者数量庞大且逐年递增。每年新增的大量终末期肾病患者只能依赖透析维持生命,而肾移植是治愈该病的唯一有效方法。然而,由于器官短缺,许多患者在漫长的等待中病情恶化甚至失去生命。此次突破性研究为临床救治终末期肾病患者提供了新方向,进一步证明了异种移植应用于临床的可能性和有效性。
近年来,随着基因编辑技术和免疫学的快速发展,异种器官移植逐渐成为解决全球器官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自2016年起,西京医院泌尿外科开展了多项基因编辑猪-猴异种肾移植和肝肾联合移植研究,并于2024年3月实施了多基因编辑猪-脑死亡受体异种肾移植,为异种肾脏移植的临床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随着相关研究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异种移植有望成为缓解器官短缺问题的重要手段。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基因编辑猪-终末期肾病患者异种肾移植手术中使用的供体猪,由四川企业中科奥格提供。该公司是中国唯一一家能够提供DPF级(无指定病原体)供体猪的企业,专注于基因编辑供体猪的研发。中科奥格已开展9例猪到人器官移植的临床研究,占全球总数的三分之一,成为世界异种移植供体猪领域的领先企业。
中科奥格在四川省内江市建设了高标准的DPF医用供体猪培育中心和SPF级猪生产基地,预计建成后饲养规模可达2000头以上。此外,公司还完成了近千万A+轮融资,助力基因编辑猪的深度研发和运营。目前,中科奥格通过向国内一流医院提供临床级医用供体猪,已实现营收近千万元,为异种移植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科奥格创始人潘登科博士曾预测“中国异种器官移植或在2025年进入临床试验”,如今这一预言正逐步成为现实。随着技术的进步,从肝脏到肾脏,再到其他器官,更多异种移植“首例”时刻或将接踵而至,为医学领域带来革命性的突破。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