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学者在国际学术期刊《PLOS One》上发表了一篇关于中国生猪保险对生产效率影响的研究文章。该研究基于2023年辽宁省582名养殖户的微观调查数据,深入探讨了生猪保险在中国养殖业中的作用及影响。
  研究表明,参与生猪保险能够显著提高中国生猪养殖的生产效率,整体效率提升幅度约为4.7%。然而,这种效率提升并非均匀分布,而是与养殖场的规模和保险覆盖率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大规模养殖场从生猪保险中获得的收益更多,而保险覆盖率与生产效率之间呈现出一种U型关系。具体而言,当保险覆盖率达到50%时,生产效率处于最低点,这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在保险覆盖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养殖户难以完全依赖保险来管理风险。因此,他们会采取一系列自我保护措施,同时保持更为谨慎的生产行为。例如,精心控制成本、加强疾病预防、挑选最具成本效益的技术和设备等。这些精准的投资和资源优化配置方式不仅有助于实现产出最大化,还能有效提升生产效率。
  然而,当保险覆盖水平达到中等程度时,问题也随之出现。一方面,由于道德风险的存在,部分养殖户可能对保险产生依赖心理,从而降低在生产管理和技术投入上的努力程度和积极性,进而导致生产效率下降。另一方面,尽管生猪保险可以帮助稳定预期收入、平滑收入波动,但养殖户可能会据此调整成本结构或改变管理和生产策略。短期内,这些调整可能导致成本上升,进一步拉低生产效率。
  随着保险覆盖水平进一步提高,生猪保险逐渐展现出其全面风险管理的优势。研究数据显示,当保险覆盖水平超过50%时,生产效率将显著提升。在这种情况下,有效的风险管理增强了养殖户的信心和生产积极性。有了保险作为坚实保障,农民更有动力进行大额投资,引进新技术,并加大对高效生产设备的投入。这些举措不仅推动了生产效率的提升,还为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