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猪养殖业的龙头企业——温氏股份因一系列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从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业务的不合规操作到频繁的环境污染处罚,再到高管薪酬与业绩表现不匹配的质疑,以及日益凸显的现金流压力和现金分红比例下滑,温氏股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多重挑战。这些问题不仅考验着公司的管理能力,也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首先,在私募投资基金管理领域,温氏股份旗下的广东温氏投资有限公司被发现存在多项违规行为。具体包括未建立关联交易管理制度、未制定适当性内部管理制度,以及个别私募基金产品的管理人发生变更后未能按规定填报更新信息。更为严重的是,部分私募基金产品甚至未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办理备案手续。这些违规行为暴露了公司在私募基金管理方面的混乱与不规范,也导致监管部门对其采取了相应的处罚措施。
  其次,温氏股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年初以来,公司旗下多家子公司因环境违规而受到罚款。例如,苏州吴中温氏畜牧有限公司因超过许可排放浓度排放污染物被罚款22.4万元;启东温氏畜牧有限公司因噪声超标排放被罚款14.42万元,该公司还曾因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畜禽养殖废弃物直接向环境排放等问题多次遭到处罚;茌平温氏畜牧有限公司则因未按规定进行水质检测被罚款4.1万元。这些环境问题不仅损害了公司的社会形象,也可能对长期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温氏股份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之间的不匹配现象也引发了投资者的不满。尽管2022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52.89亿元,但高管层的薪酬总额高达3776万元。然而到了2023年,公司业绩巨额亏损63.9亿元,高管们的薪酬总额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达到3218万元。其中,董事长温志芬年薪为327.9万元,董事、副总裁赵亮年薪为300万元,总裁黎少松年薪为268万元,副总裁兼财务总监林建兴年薪为263万元。相比之下,同行业的牧原股份和新希望六和在业绩表现上更优,但高管薪酬却相对较低,进一步加剧了投资者对温氏股份管理层薪酬政策的质疑。
  与此同时,温氏股份的现金流压力也在逐渐显现。截至2024年9月底,公司货币资金净减少至36.79亿元,同比减少了20%,较年初也减少了约6亿元。与此同时,公司短期负债为27.33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41亿元,两项合计一年内到期的短期债务达68亿多元,而现金短债比仅为0.54,表明公司在手现金远远无法覆盖短期债务。这种局面使得公司面临较大的流动性风险。此外,温氏股份给投资者的现金分红比例也在逐年下降。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64.08亿元,但现金分红金额仅有9.9亿元,现金分红比例仅为15.5%。而在2023年,尽管公司业绩亏损,仍进行了6.65亿元的现金分红,但分红比例依然较低。与前几年相比,现金分红比例从2022年的37%和2021年的43%显著下滑,这无疑让投资者感到失望。
  综上所述,温氏股份目前面临私募投资违规、环境污染频发、高管高薪与业绩不匹配、现金流压力较大以及现金分红比例下滑等多重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损害了公司的声誉和信誉,也可能对长期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温氏股份需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以确保公司的稳健发展和维护投资者的利益。只有通过透明的管理和有效的整改措施,温氏股份才能重新赢得市场和投资者的信任。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