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数据显示,截至1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达到4063万头,接近105%的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上线。为应对当前形势,官方部署引导大型猪企有序规范发展,并提醒企业防止盲目扩产。与此同时,中国养猪网数据显示,3月生猪(外三元)价格一度下探至7元线附近,最低报7.25元/斤。这表明,当前生猪市场价格仍处于较低水平,行业面临较大压力。
多家猪企的销售数据也反映出这一趋势。截至2月底,许多猪企的生猪销售均价已连续6个月下降,2月份出栏量集体下滑。部分企业因产能过剩、猪价持续低迷而选择终止项目或调整战略。例如,天康宣布终止其投资5亿元的“甘肃天康农牧科技有限公司30万头仔猪繁育及20万头生猪育肥建设项目”,并将剩余募集资金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公司表示,终止该项目的主要原因是生猪行业市场竞争加剧。此外,天康还计划开展商品期货套期保值业务,交易金额最高不超过10亿元,以规避生产经营中产品和原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尽管部分企业收缩战线,但仍有企业积极布局新产能。例如,双胞胎集团在广西田东祥周建设的猪场于2月投入试运行,年出栏商品仔猪可达60.8万头;德康集团在重庆合川区的炉山猪场正式投产运营,年出栏生猪达10万头;正大集团在江西九江都昌县的种猪养殖场也于2月中旬竣工验收,预计年出栏仔猪18万头。此外,浙江金华的加华种猪场、甘肃品高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猪养殖基地以及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的李槽万头生猪养殖场等项目均在2月投产,合计新增产能超百万头。这些项目的落地标志着行业内部的分化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从企业经营状况来看,生猪行业的周期性特征依然显著。受猪价持续下滑影响,2023年全行业普遍亏损,天康生物净利润亏损达13.63亿元。然而,随着2024年第二季度行情好转,全年业绩预告显示,天康预计实现净利润6-7.5亿元,同比增长144.01%~155.01%。不过,从天康生猪销售简报来看,去年8月生猪销售均价曾高达19.03元/公斤,而到今年2月已降至13.52元/公斤,环比下降8.59%。这表明,尽管市场有所回暖,但整体行情仍较为疲软。
面对长期疲软的行情和持续的亏损,行业内企业纷纷采取措施优化生产结构。一方面,部分企业通过淘汰低效产能、优化种群结构等方式“提质增效”;另一方面,也有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以降低生产成本。例如,天康生物的新疆大区养殖全成本已降至11.09元/公斤,部分优秀场区的成本更是降至10.33元/公斤。同时,牧原、温氏、新希望等头部企业也在努力控制成本,其2月商品猪价格均位于14元区间。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企业应对市场挑战,也为行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望未来,2025年的生猪行业将继续在阵痛与机遇中前行。虽然市场博弈不断升级,但那些能够灵活调整策略、优化资源配置的企业有望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至于年底谁家欢喜谁家愁,则取决于各家企业对市场变化的敏感度及其战略执行能力。我们拭目以待,看谁能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抓住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