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猪生产中,公猪虽然数量较少,但其作用至关重要。然而,很多人对公猪的管理和选择不够重视,这可能导致综合效益难以提升或疫病通过精液传播等问题。那么,我们该如何挑选公猪?如何检测重点疫病?运输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以及如何进行公猪的驯化?以下是详细的解答。
首先,挑选公猪时应从优秀的种猪场引进。供应猪场需具备《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和《养殖场备案表》,并能提供系谱资料。优先选择省级以上原种猪场,确保猪只来源可靠。此外,育种资料需完整,培育环境需完备,特别是仔猪阶段的免疫工作必须认真完成。避免选择在卫生条件不良环境中饲养过的种猪,因为它们可能携带潜在疾病风险。
其次,根据自身猪场需求和市场情况,选择适合的品种。不能盲目追求单一性能指标,而应综合考虑生产和市场需要之间的平衡。目前,加系及美系公猪因综合生产性能较高,受到广泛欢迎。挑选时还应注意公猪体格强健、抗应激力强、性欲旺盛及精子活力高等特点。外观上主要关注两点:一是体躯结构匀称,整体协调;二是性特征良好,睾丸发育正常且对称,无单睾或隐睾现象。同时,要求腹底线分布明确,乳头排列整齐。
此外,还需查看相关数据,了解系谱资料。通过个体生长发育数据和系谱记录,评估公猪的综合性能。例如,根据体重、体尺变化速度等指标筛选优质个体;利用亲代、同胞、后裔的生产成绩衡量被选公猪的遗传素质。完整的记录档案有助于分析各性状的传递趋向,从而选出最优个体留作种用。
在疫病检测方面,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猪瘟、口蹄疫、猪伪狂犬病、布鲁氏杆菌、猪细小病毒和乙脑病毒是常见的7种猪传染病原。这些病毒不仅可在猪群间水平传播,还可能通过种公猪精液垂直传播给胎儿。因此,种猪场及规模化猪场必须加强对种公猪上述疫病的检测力度,及时淘汰带毒猪,切断传染源。
运输过程中,对公猪的应激管理尤为重要。为减少死伤,需注意以下几点:运输车辆和用具要严格消毒,并分类装载不同品种、性别和体重的猪只。装车前停止投喂饲料2-3小时,赶猪上车时动作轻缓,保护肢蹄。车厢内可铺设稻草、木屑等垫料以降低损伤风险,装载数量不宜过多,每头猪应有足够空间。行驶途中尽量减少急刹车或紧急加速,避免猪只挤堆。夏季运输应避开高温时段,备好饮水和降温设施;冬季则需做好保暖措施。长途运输时,建议配备备用车辆以防不测,并定期观察猪群健康状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
新买公猪到场后,驯化适应过程同样关键。首先,需进行隔离驯化,维持原有猪群健康状态,让新引进的公猪适应场内的微生物环境和生产流程,降低死亡风险。理想情况下,隔离舍应距离原有猪群100米以上。整个驯化过程分为8周(至少4周),包括2周隔离期和6周适应期。期间禁止与本场其他猪接触,隔离舍设施需彻底冲洗消毒,并保持干燥。饲养员进舍前须更衣换鞋,器械专用。
驯化方法主要包括疫苗、药物、活猪和猪粪四种方式。疫苗驯化适应要求按照后备猪免疫程序进行接种,经6周适应且健康稳定后方可混群配种或采精。药物驯化适应可通过注射长效广谱抗生素增强抗病能力,具体用药方案需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活猪驯化适应则让新进公猪与淘汰种猪或育成猪接触,通常分两次进行,分别在第4周和最后一周。猪粪驯化适应是在隔离期内将生长猪、成年公猪或母猪的粪便引入栏内,每天更换新鲜粪便,连续3-5天,但需注意避免引入某些特定疾病的病原。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