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饲喂不仅能够显著提高营养成分的吸收效率,还能有效减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为了实现育成猪的高生产力和种猪的长寿命,制定科学合理的营养计划至关重要。这需要综合考虑遗传、营养需求及影响这些需求的各种因素,并深入理解基因型、营养、繁殖和环境之间的代谢相互作用。
在传统的生长和育成阶段饲养系统中,猪通常以群体形式饲养,并在特定时间内被饲喂相同日粮。这种日粮通常是根据群体中需求最高的个体设计的(Hauschild等人,2010)。然而,研究表明,不同个体之间对营养成分的利用存在显著差异。例如,Aymerich等人(2020)发现,在体重较小的猪中,赖氨酸的利用率明显高于体重较大的猪。这意味着传统饲养方式可能导致部分个体营养过剩或不足,从而增加氮和磷的排泄量,对环境和生产系统造成不良影响(Pomar等,2010)。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精准饲养应运而生。这种方法通过动态调整日粮成分和数量,满足每头猪的个体需求,从而优化饲料转化率。当前,一些营养策略已被用于减少营养浪费的影响,特别是在生长阶段。例如,通过增加日粮种类并根据动物的日龄调整其成分,可以将饲养成本降低约3%(Pomar 和Remus,2019)。然而,如果每天为每头猪定制日粮,则可进一步降低8-10%的成本(Andretta等,2014,2016a)。
实施精准饲喂的关键在于准确测定饲料中的可用营养成分、精确配制日粮以及确定个体动物的营养需求(Pomar等,2009)。此外,自动化数据收集和处理技术也必不可少,通常借助自动喂料站实现。通过这种方式,精准饲喂能够提供与动物每日需求接近的营养物质,无论是数量还是日粮成分都更加贴合个体特征(Gaillard等人,2020)。研究表明,使用精准营养可将育成猪的赖氨酸摄入量减少高达26%,同时降低约10%的饲料成本(Andretta等,2016b)。此外,这种方法还能显著减少氮和磷的排泄量,分别下降22%和27%(Andretta等,2016b)。
对于种猪而言,精准饲喂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妊娠母猪的身体状况会直接影响其泌乳期的表现。过多的能量摄入可能导致分娩时肥胖,进而减少哺乳期间的自愿采食量并过度调动身体储备(Sinclair等人,1998;Kim等人,2009)。然而,在传统饲养中,母猪在整个妊娠期通常饲喂相同的日粮,忽视了其营养需求随时间的变化(Dourmad等人,2008年;Gaillard等人,2020年)。
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高-低-高”(HLH)的概念,将妊娠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恢复母猪身体状况,第二阶段促进乳腺发育和维持,第三阶段专注于产奶量和胎儿生长。此外,现代化饲喂系统如AIPF(自动智能精密饲喂器)的应用也为个体化饲喂提供了可能,避免了因饲料竞争导致的等级制度和身体状况差异(Gaillard y Dourmad,2022)。
NEPSUI研究单位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妊娠期保持氨基酸和能量的平衡能够显著提高生产性能(Domingos等人,2022)。与传统饲喂方法相比,精准饲喂下的胎儿生长速度更快,母猪的组织沉积和产奶量也得到了改善。具体而言,采用基于每日动态赖氨酸:能量比率的精准饲喂模型后,母猪每日的产奶量增加了约1.2升(图3)。这些结果表明,精准饲喂不仅能够优化母猪的营养利用,还能促进胎儿和乳腺的健康发育。
综上所述,精准饲喂作为一种创新技术,正在成为全球猪场日常运营的重要工具。它不仅有助于提高饲料转化率和生产效率,还能有效减少环境污染,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尽管初始投资较高,但其长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无疑为养猪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