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全国范围内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大力推进,各地养殖场(户)在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绿色发展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然而,在这一过程中,由于粪污处理设施多为有限空间,其潜在的安全隐患,如气体中毒等,正变得日益突出。为了进一步提升从业者在粪污处理过程中的安全生产意识,建立源头风险防控机制,有效应对突发状况,并避免人员伤亡事件的发生,相关部门制定了《畜禽粪污处理有限空间作业风险防控技术指南(试行)》。
  本指南主要适用于从事畜禽粪污处理有限空间作业的养殖场(户),旨在规范相关操作流程,保障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依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同时,指南还对“畜禽粪污处理有限空间”进行了明确定义,包括氧化塘、化粪池、沼液池等液体粪污贮存设施,以及封闭式粪污处理车间、立式好氧发酵罐等固体粪污贮存设施。
  在实际作业中,存在多种风险类别需要特别关注。首先是气体危害,主要包括有毒有害气体中毒风险(如硫化氢和氨气)、可燃气体引爆风险(如甲烷)以及缺氧窒息风险。其次为物理危害,例如淹溺、高处坠落及机械伤害等。这些风险若未得到妥善管理,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此外,一些常见的风险隐患还包括未经充分准备即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擅自施救、违规使用火源、盖板松动或破损等。
  为了有效防范上述风险,指南提出了详细的措施。在作业前准备阶段,养殖场(户)需确保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绳、空气呼吸器等),并定期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同时,还需制定清晰的作业方案,并在作业前后做好详细的安全交底工作。作业期间,则应重点加强通风换气、气体检测、安全防护及现场监护等工作。作业结束后,还需及时清点人员数量,清理现场设施,恢复原状。
  针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指南要求养殖场(户)提前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机构、救援人员职责、应急物资等内容,并定期开展演练以提高应对能力。一旦发生事故,监护人员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报告相关人员,并寻求外部援助。在实施救援时,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严禁盲目施救,以最大限度地保障救援人员自身安全。


【版权说明】猪博士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猪博士平台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须注明来源,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我们发布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学习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